
追踪病毒和筛选药物两不误 ——北化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抗疫故事聚焦科技抗疫一线-新华网
应用介绍
追踪病毒和筛选药物两不误 ——北化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抗疫故事聚焦科技抗疫一线日上涨
追踪病毒和筛选药物两不误 ——北化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抗疫故事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和很多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行们一样,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度过了一个异常忙碌的春节。
作为多年追踪新冠病毒源头的专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刚出现时,该中心主任童贻刚就带领团队迅速投入战斗。
1月22日,科技部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一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参与了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牵头的病毒溯源攻关项目。
这个环节的第一个难题是取样。因是寒假期间,实验室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回老家,童贻刚迅速召集在北京的老师和同学们回校开展工作。“由于早期病例都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调查组的确在华南市场的环境样品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所以病毒溯源最好是从这个市场入手。但该市场已关闭,我们很难拿到那里的环境样本。”童贻刚说。
目前,该中心已完成一批穿山甲、貉子、水貂等动物的检测。“病毒溯源的工作还在继续。”童贻刚说,虽有一些证据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但我们发现的穿山甲冠状病毒只是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较高,而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来自蝙蝠,“这些样品都不是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其进化距离和亲缘关系都和新冠病毒比较远。我们还需寻找更直接的证据。”
“我们在春节期间就在细胞模型中发现了千金藤素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但保险起见,后续又做了多次重复实验来验证。目前,相关研究结果已经按要求投到了中华医学期刊网旗下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正在进行同行评议,我们在ChinaXiv(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上也投了预印本,正在等待审核结果。”童贻刚说。(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