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区

开源中国:惠及华夏千万家——走笔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地方开源生态建设分论坛

开源中国:惠及华夏千万家——走笔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地方开源生态建设分论坛

  • 发布:
  • 人气: 6
  • 评论: 0

应用介绍

  从扫码买菜到在线问诊,从乡村网课到社区安防……开源技术如无形之水渗入生活缝隙,让百姓以更低成本、更高自主权享受数字时代红利。曾经昂贵的科技资源,正通过开源成为大众生活的“数字基石”。这一切,源自我国地方开源生态建设取得的长足发展。

  在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地方开源生态建设分论坛上,来自各部门、地方相关行业的人士在论坛上纷纷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并就我国地方开源生态的发展状态和前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地分析。

  在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2024年)》显示:北京市作为开源发展第一梯队的核心城市,展现出强劲的引领态势。2024年,北京市信息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4,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在政策支撑方面,北京最新印发的《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对满足代码主仓量≥50万行、开发者≥500万等条件的基础设施类开源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对托管于京内基金会的开源社区类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

  依托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平台,北京已培育13个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的开源项目,占基金会项目总量的39%。百度飞桨开发者达1808万,服务43万家企业;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开源基础大模型累计下载超6亿次,形成了全球领先的AI开源生态。

  广东省则以“需求驱动应用,开放引领创新”为路径,构建全链条开源生态。广东强化政策牵引,设立10亿元开源鸿蒙创业投资基金及1.2亿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拥有华为、腾讯等全球开源贡献率第一梯队的企业,全省2000余家企业达成鸿蒙应用合作意愿,800余款鸿蒙应用和元服务上架,“电鸿”“交通佳鸿”“灯鸿”等场景化应用落地,推动开源鸿蒙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温州以“基因适配”推动开源鸿蒙生态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三环嵌套”模式。依托“一港五谷”产业布局,温州通过“招大育强”“产学研协同”“多方面支撑”三大举措夯实生态根基。2024年,温州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数字经济百强市排名升至第23位,超越佛山、厦门等城市。在具体实践中,温州搭建了浙南开发者创新中心等平台,联合中软国际、创维等企业攻关关键技术;设立总规模4亿元的开源科投基金与数安数智基金,重点投向数字经济领域。

  浙江省温州市以“基因适配”推动开源鸿蒙生态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三环嵌套”模式。依托“一港五谷”产业布局,温州通过“招大育强”“产学研协同”“多方面支撑”三大举措夯实生态根基。2024年,温州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数字经济百强市排名升至第23位,超越佛山、厦门等城市。

  在具体实践中,温州搭建了浙南开发者创新中心、鸿蒙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联合中软国际、创维等企业攻关关键技术;设立总规模4亿元的开源科投基金与数安数智基金,重点投向数字经济领域;2025年已举办53场鸿蒙技术分享会,覆盖企业500余家,推动鸿蒙系统在智能物联、工业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县长刘熙在论坛上指出,浦江探索出开源赋能县域经济的特色路径。通过产品、产线、解决方案的开源鸿蒙化,浦江推动智能多功能杆、智慧隧道等产品与场景落地,其中全国首个全量开源鸿蒙化隧道使故障发现效率提升60%。同时,浦江实施“四个一”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的开源应用体系,积极为县域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方案。

  依托开源让“企业有所得”,让“群众有感”。他介绍说,依托开源鸿蒙生态建设,浦江县累计建设应用场景32个,其中获省级试点22项;特别是创新开发“水源安享”应用,两项技术成果获水利部推广。

  目前,浦江县深入谋划开源鸿蒙产业聚集发展,实施“四个一”工程,实现产业载体打造、产业龙头培育、产业生态构建。同时,构建医疗、交通、教育、能源等多个应用场景,建设具有浦江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有序推进新建项目适配开发、老旧项目适配改造,形成全面、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池,数据收集总量提升25%以上;S219 杭口岭杭坪超限运输检测站鸿蒙化改造及智慧隧道改造项目中,通过开源鸿蒙独创的软总线技术在信息板、通行指示灯、数字喇叭等端侧设备向司机进行智能文字和语音提醒,引导超温车辆做降温处置,超温失速车辆处理率可达100%,大幅减少货车制动失效事故发生。

  未来浦江县将打造开源鸿蒙生态示范县,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浪潮,加快从芯片、智能终端、开源鸿蒙适配到应用场景建设的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数据要素资产化,向外输出更多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开源鸿蒙方案。

  当“大国重器”的认知还停留在高铁、北斗等实体科技时,一场关于数字主权的无声革命已在开源生态中澎湃涌动。开源技术从边缘创新跃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开放协同、自主可控的特质,正重构科技竞争底层逻辑,成为彰显综合国力的新型重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志远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信通院已构建地方开源发展评价体系,2024年各地区开源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三大梯队。未来,地方开源发展需构建“政策制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培育”四维框架:政策上形成“专项政策-领域性政策-配套举措”矩阵;基础设施上打造“开源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实体载体”三位一体体系;产业发展上兼顾供需两侧,湖南通过征集开源项目、企业扩大供给,成都举办对接会促进应用;生态培育上聚焦人才培育与赛事活动,形成“用开源、学开源、贡献开源”的良好氛围。开源是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产业转型成本,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备显著价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开源体系建设,将开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统一部署、统一推进。

  2024年,共有17个城市举办超过200人参与的大型开源活动,29个城市举办中小型开源活动。截至2024年底,已有武汉、重庆、南京等7个省市推出开源发展专项政策;24个城市出台涉及开源内容的产业政策,其中40%聚焦于软件方向、20%聚焦于人工智能方向。其中,上海、重庆、济南、大连、珠海等近10个城市建立区域性开源组织,其中近40%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实体开源组织。

  他建议,根据国家顶层设计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指示精神及各地方开源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地方政府推进开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实践框架应该涵盖“政策制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培育”四部分内容。可通过搭建推动开源发展的“专项政策-领域性政策-配套举措”政策矩阵,形成地方开源体系建设的指导纲领、重点方向和落地落实抓手,系统化科学化推进地方开源体系建设工作。

  古语所喻:“不恃九鼎之重,而贵万流归海”。当千万开发者智慧汇入开源星河,中国正以“代码共同体”锻造数字文明时代的新重器——它无钢铁之形,却承载着超越实体科技的磅礴伟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