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阿特斯(68847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阿特斯(68847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发布:
  • 人气: 3
  • 评论: 0

应用介绍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阿特斯(68847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光伏组件和大型储能系统产品制造商之一,核心业务为晶硅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品质可靠、技术领先、性价比高的组件产品。公司以光伏组件业务为基础,向光伏应用解决方案领域延伸。光伏应用解决方案包括大型储能产品、户用储能产品、光伏系统业务和光伏电站工程EPC业务。其中,大型储能产品业务是应用于电网侧和电源侧(主要为地面光伏电站)的大容量储能系统的设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工程承包,以及长期维护服务、补容和电量交易等增值服务;户用储能产品业务是专注于家庭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客户服务,旨在帮助家庭用户智能管理新能源发电、储能和用电,从而达到降低碳足迹、减少用电成本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目的;光伏系统业务主要是光储系统产品及其设备和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储能PCS产品;电站工程EPC业务主要是电站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和交付等全流程建设服务。

  从2011年开始,公司组件出货量连续15年名列前茅。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对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的分级,公司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组件供应商“第一梯队”。依托内部建立的一系列创新研发平台,公司致力于研发低生产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组件技术。近年来,公司相继推出大尺寸硅片和电池、HJT电池、TOPCon电池、双面双玻组件、半片组件、MBB组件等众多创新技术和相关产品,并系统地进行专利布局。主要产品如下:

  TOP(Bi)HiKu6系列产品主要采用“182mm硅片+144/120/108片半片+TOPCon电池”技术,正面最高功率达600W,主要应用在户用屋顶和工商业场景。

  为了进一步降低系统端的成本,公司将TOP(Bi)HiKu6系列产品升级为基于182矩形硅片的新产品,以进一步提升组件功率,优化集装箱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182矩形系列产品(中版型:2382*1134)的最大功率增加到了630W。2024年2月,公司基于TOPBiHiKu6系列双面组件推出182PlusTOPCon,该产品可靠性强、发电量多,可以使30年生命周期内发电量提升2.3%,集装箱利用率高达99.8%,有效降低运输成本,2024年8月,公司持续创新,进一步优化矩形硅片尺寸以及优化组件设计,将182矩形系列产品进一步升级到182Pro,进一步降低系统的BOS和LCOE成本。2025年,公司通过引入多个电池提效创新技术,使同版型的TOPCon组件功率再提升20-30W,并计划于2025年8月推出新一代N型TOPCon高功率组件产品。

  TOPBiHiKu7系列产品主要采用“210mm硅片+120/132片半片+TOPCon电池”技术,正面最高功率达720W;该系列产品是公司目前市场上功率最高的TOPCon组件产品,进一步降低电站项目的BOS成本和LCOE,适用于地面电站应用。

  HiHero系列产品是基于HJT电池技术的组件产品,具备更高的电池效率和功率,在2022年推出的基于N型182mm的该技术产品,主要面向高端户用市场,组件端集成了无损切割,半片,MBB多主栅互联,低温焊带,双玻技术等多项先进的电池和组件技术,使得产品具备了较高的可靠性。同时,HJT技术因其具有更低的功率温度系数,较高的双面率以及更好的低辐照表现,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下的优势更加显著,因此,公司在2024年迭代开发基于210mm硅片的HJT组件,进一步拓展该系列产品的应用场景。公司即将推出的HiHero7系列产品,延续了HJT产品高可靠性的特点,电池效率和功率更高,组件最高功率可达730W,组件效率可达23.5%。

  为了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公司计划在2025年8月推出基于182*210硅片的HiHero+系列182ProHJT产品,最高功率可达660W,组件效率24.4%。

  该系统产品采用专有的仿生设计,实现了组件与屋面的完美融合。阳瓦瓦BIPV系统通过彩钢瓦采用中波峰设计、组件与彩钢瓦精确匹配、一体化紧固件等创新设计,以更低的成本,使整个系统安装更便捷,组件固定更牢固。产品具有远高于行业标准的3500N固定力,高抗风能力,高荷载性能和优异的防火性能,实现与阿特斯高效600W+组件完美匹配。

  公司的大型储能产品业务包括应用于电网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电源侧(主要是光伏地面电站)的大容量储能系统的设备研发制造、销售、系统集成和承包、长期维护服务、补容和电量交易等增值服务。大型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储能系统、电力转换设备(PCS)、并网设备(变压器、开关柜)等硬件设备以及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交易等软件配套。

  公司于2023年12月推出的大型储能系统SolBank3.0,容量较上一代产品提升至5兆瓦时,功率可达2.5兆瓦,无缝集成高能量密度电池、先进安全保护系统、高效液冷和智慧控制系统。SolBank3.0于2025年6月通过了CSA-800:259.7大规模火烧测试验证,标志着阿特斯在储能安全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最高标准。此外,SolBank3.0灵活且模块化的电气及通讯设计,使其可支持与不同架构的储能变流器(PCS)兼容。2025年5月,公司宣布推出SolBank3.0Plus电池储能产品。该产品延续20英尺,5兆瓦时集装箱设计,通过优化磷酸铁锂电池的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实现储能系统性能的全面提升。该产品可提供长达25年超长使用寿命,提升全生命周期能量吞吐量13%,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LCOS)降低约10%,显著提升客户收益。此外,该产品采用“双向主动均衡”,具备24小时自动均衡功能,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利用率,最多可延长20%循环寿命。在应用中,该产品配套的镜像设计,使100兆瓦时项目的占地面积减少35%,实现更高能量密度与土地利用率。

  SolBank系列产品通过了UL9540、UL9540A、UL1973、IEC62619、GB36276等标准的测试验证,并根据NFPA855,NFPA68,NFPA69及NFPA72进行最有效、安全的消防设计及评估,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到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诸多场景,助推“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凭借高质量的产品性能和安全设计、卓越的制造能力以及健康稳健的财务状况,SolBank储能产品获得挪威船级社(DNV)颁发的可融资性评估报告。该报告在业界享有广泛认可,为项目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针对国内外工商业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KuBank,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的智能能源管理体验。KuBank系列包括多款型号,2025年新推出125kW/277kWh(1000V)、250kW/555kWh(1000V)及215kW/416kWh(1500V),均为一体机柜(IP55),机柜内包含液冷电池Pack(IP67)、模块化PCS、EMS,并可选配STS、MPPT,适用于多样化的工商业使用场景。KuBank采用模块化储能系统设计,新款应用了高性能大容量314Ah电芯,提升了系统能量和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是一款成本效益高的kWh级电池储能系统。支持多个机组单元并联连接,以满足灵活的能源配置需求。同时,产品完成了国内及海外主要市场系统认证和并网认证,海外覆盖北美、拉美、欧洲、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区域,持续在交付市场应用。

  户用储能产品业务是专注于家庭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客户服务,旨在帮助家庭用户智能管理新能源发电、储能和用电,从而达到降低碳足迹、减少用电成本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目的。公司于2022年9月发布的EPCube,是一款美观、智能化、多功能的户用储能产品,单机储能容量范围从3.33千瓦时至20千瓦时,并可以扩展和定制至近40千瓦时。EPCube采用一体化设计、重量轻、安装所需墙壁空间小,具有一体式储能模块和自配置功能,实现快速安装和调试。EPCube具有很高的灵活性,除新装系统外,还可用于改造后的交流耦合光伏系统。

  公司于2009年在海外推出“Sungarden(太阳花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其构成包括高效光伏组件、逆变器、配电箱、支架系统、电力电缆、系统运行监控软件等,并根据需要配套(锂电池)储能系统,为用户提供清洁、低成本和高可靠的供电解决方案。公司的分布式光伏系统主要包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主要核心部件,连接光伏组件,储能电池与电网。公司在大电流高效光伏组件匹配,多MPPT智能控制算法,高效能散热系统设计,智慧云平台,智能电网并网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多种新型技术方案,做最匹配组件的光伏逆变器。量产产品已经涵盖了户用和工商业,及大型地面电站全系列各种功率段(5kW到350kW)的光伏逆变器,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储能的200/215kW智能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及3.2/5.16MW储能变流系统已经在2024年正式进入量产。

  公司推出1500V320kW(海外350kW)系列组串式逆变器,该系列产品兼具高发电、高可靠、高智能、高适配等优势,适用于大型工商业及地面电站光伏项目。产品优势与技术特点:最高转换效率达99.01%,支持20A组串输入电流,适配182mm及210mm大功率组件。防护等级达IP66&C5,可适应高盐雾、高湿度、高风沙等恶劣环境。并且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有功/无功调度,支持高低电压穿越(LVRT/HVRT),确保电网稳定性。产品认证覆盖中国,欧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全球主要光伏市场。

  公司推出的215kW系列储能变流器采用三电平高效电路与模块化设计,转换效率高达99%。产品创新采用“电池包一簇一管理”的智能控制架构,彻底消除串并联失配损耗,系统效率提升显著。同时,它全面兼容市场主流电池电芯,并适配直流1500V储能系统,特别适合大型储能电站应用。这些技术优势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该产品在报告期内获得了北美认证证书。

  公司电站工程EPC业务主要为光伏电站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电站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和交付等全流程建设服务。公司电站工程EPC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地面电站及工商业客户大型分布式项目。

  公司长期深耕光伏行业,持续进行技术、产品和模式创新,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前,对外提供光伏组件、光伏系统、EPC服务构成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近年来,公司战略性布局的储能系统业务同样实现快速增长,已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运营计划,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和供应商开发计划。公司采用“核心+辅助”的供应商策略,即针对各类采购内容通常会确定两家以上的核心供应商,并适当选取其他供应商进行辅助采购。公司制定了《供应链战略采购管理规定》《供应商开发管理规定》等采购管理制度,并运用ERP等系统对供应商开发、采购、考核、价格议定、合同审批、材料交付、检验与验收、采购付款等方面进行管理,实现材料资源获取的高度协同、信息共享、准确预测和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与计划。

  在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北美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形成“单晶拉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光伏组件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并采用“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根据订单和产能情况分配生产任务,下达至全球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公司制定了《卓越经营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手册》等生产管理文件,对生产流程进行管控,同时境内外各生产基地均配备MES系统,具有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产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等管理功能。

  在储能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磷酸铁锂储能系统Pack生产、系统集成、产品测试等,具有全自动Pack焊接产线、半自动装配线、Pack测试通道、系统集成线和测试线;全产区采用智能物联网,产品实时跟踪记录生产过程,严格把控质量关,可全过程追溯产品信息,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1全球化销售布局: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截至报告期末,除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设立销售机构外,公司已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机构,客户遍布逾百个国家。公司在各主要区域均聘用当地人才,建立、运营和管理销售活动,深度开发区域市场。公司根据全球市场需要和相关贸易政策,实施全球化产能布局,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

  2多维度品牌建设:公司在各主要销售区域均设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先后在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组建市场品牌部,着力于培养区域市场和提升品牌黏性。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质量最高、技术领先、参数可靠、专注组件”的品牌理念,积极通过展会、线下及线上论坛、社交媒体宣传等形式开展品牌推广。

  3服务全球优质客户:公司秉持“卓尔不同”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支撑国际化经营战略。在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和巴西组建市场品牌团队,聚集不同文化背景人才,围绕不同业务在细分市场进行品牌营销,并通过参加不同国家的展会,在全球市场推动品牌建设,着力于培养区域市场和提升品牌黏性。此外,公司也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品牌推广,通过线上论坛、直播、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加强与客户沟通。

  公司主要通过议标和竞标两种方式开展储能产品业务。公司在通过项目业主的资格审查、成为合格供应商后,提交初步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如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符合业主预期,公司将进入业主的合格供应商短名单。视情况,公司提交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参与项目业主主持的议标和竞标过程。项目中标后,公司与项目业主谈判达成供应和服务合同。在项目交付过程中,通常根据完成项目计划情况,取得客户付款。

  公司户用储能产品业务以经销模式为主,从2022年开始布局全球销售网络,截至目前已在北美,欧洲,日本等主要户用储能活跃区域布局经销网络。积极部署各销售区域的本地销售资源,在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光伏组件经销网络的基础上,针对户用储能安装商高黏着度的业务逻辑,同时积极拓展专业的安装商销售网络资源并部署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人员,合作伙伴。从品牌建设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市场推广的语言及方式触及经销商、安装商、终端用户的不同对象,旨在打造在户用储能领域全新的品牌形象,为户用家庭提供灵活专业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下,用能电气化水平不断攀升,电力清洁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光伏发电具备资源易得、清洁、安全、便于安装等诸多优势,是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的不断显现,全球光伏发电成本急剧下降,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新增发电来源。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4年年内,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已突破2TW。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需要光伏装机20TW,光伏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全球光伏装机依旧展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尽管增速有所放缓。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599GW,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将增长至695GW。中国、欧洲和美国仍然是最主要的光伏市场。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12GW(交流),同比高增107%,创下新的里程碑,上调2025年装机预测至270-300GW。受《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件”)影响,国内下半年装机节奏将有所放缓,长期看来,随着地方政府出台机制电价等细节政策,光伏装机规模仍将稳固增长。美国政策带来新能源发展的不确定性,但随着AI算力和电气化推动电力需求上升,光伏因成本低、部署快,仍是新增能源的主要选择。中东、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光伏装机呈现较快增长,新兴市场成为组件出口新亮点。

  供给侧方面,行业仍然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价格下行,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在产能阶段性过剩、产业链持续亏损的状况下,光伏行业步入深度整合期。缺乏竞争力的落后产能有望逐步退出,从而推动产能结构优化,改善供需格局,帮助全产业链恢复到可持续经营状态。供需格局与政策调控的相互作用正在深刻影响市场走向,在反内卷的长期过程中,行业有望建立起更加健康的发展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可控的特点,且时间和季节不能与用电负荷相匹配。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电网将会出现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等问题,储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锂电池为主的化学储能具有调节速度快、循环寿命长、模块化而便于实施等特点,适合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端应用,起到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用电负荷时间错配问题、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波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电网拥堵而避免或推迟输配电网投资等多种作用。

  近年来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加速渗透带来并网消纳、电网灵活性和电价波动等多种问题,带动储能系统需求向上,全球储能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国际知名能源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Mackenzie)预测,2025年全球新增大型储能装机221GWh,较2024年全年装机增长超50%。136号文件取消了国内新能源强制配储要求,多地陆续出台政策推动储能市场建设和政策机制有效衔接,国内储能将转向市场化发展。美国、欧洲、澳洲等主要海外大储市场电力市场机制完善,商业化运营活跃,发展势头强劲。中东发布多个大规模大型招标,拉美、日本等新兴市场大储商业模式渐次打开,全球大储发展呈现多点开花态势。用电侧,用户寻求长期能源安全、降低能源成本,整合自身的可再生能源用电需求,提高自有光伏系统的利用率,驱动表后储能(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面对全球光伏行业深度调整与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的双重挑战,阿特斯凭借战略定力与光储双业务布局,在动态平衡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精准的市场策略调整与第二主业储能业务的规模化突破,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达14.8GW,交付储能系统达3.1GWh(含户用储能),核心业务规模稳居全球前列。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10.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6亿元,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37.8亿元,同比增长超150%。业绩韧性主要源于高质量光伏业务的战略取舍与储能第二增长曲线的强势突破。

  在光伏领域,公司坚持利润优先原则,主动优化出货节奏以应对行业波动。上半年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通过高毛利市场布局,光伏业务毛利率保持健康状态。公司主动限产保价,响应并执行“反内卷”政策,预计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调整为5.0-5.3GW,全年组件出货量预计达25-27GW,继续通过技术领先与全球化渠道等优势巩固市场份额。

  储能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在报告期内展现出强劲动能。受益于前期积累的订单储备与产能释放,二季度储能交付量达2.2GWh,环比增长超14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储能系统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预计三季度储能出货量2.1-2.3GWh,全年储能出货量将达7-9GWh,储能业务毛利率持续领跑行业,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控股股东阿特斯集团预计营收将达13-15亿美金,毛利率预计14%-16%;展望2025年全年,公司控股股东阿特斯集团预计营收将达56-63亿美金。

  面对能源转型与地缘政治的双重挑战,公司始终坚守助力碳中和的使命,围绕新质生产力要求加速技术创新,同时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通过稳定的分红回报与ESG实践提升长期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化渠道能力和全球品牌美誉度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挖掘高毛利订单,向95个国家累计销售了14.8GW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中国、美洲、欧洲。其中北美市场:市占率环比提升4%,出货量展现增长韧性,持续巩固区域竞争优势,同比出货量增长15%。报告期内,公司连续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全球Tier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彰显在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凭借技术实力、产品可靠性及可持续发展表现,跻身伍德麦肯兹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TOP4;同时蝉联KiwaPVEL2025全球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实现销售3.1GWh(含户用储能),同比增长19.23%;二季度储能交付量达2.2GWh,环比增长超140%。截至报告期末,阿特斯储能科技(e-STORAGE)已签署合同在手订单金额为30亿美元(含长期服务合同)。公司已经成功向全球市场交付了13GWh的储能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储能子公司e-STORAGE新签多个大型储能系统合同:在北美市场与StrataCleanEnergy旗下的WhiteTankEnergyStorage签订了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协议及为期20年的长期服务协议(LTSA),为其100兆瓦/576兆瓦时(直流)的“WhiteTank”储能项目提供电池储能系统(BESS)。在南美市场,与智利Colbún公司签署协议,将为智利阿塔卡马大区的“迭戈·德阿尔马格罗南(DiegodeAlmagroSur)”项目提供228兆瓦/912兆瓦时(MW/MWh)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在澳洲市场,与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基金通过其旗舰基金CopenhagenInfrastructureV签订合同,为南澳大利亚的萨默菲尔德项目(Summerfield)提供240兆瓦/960兆瓦时的储能系统,该项目于2025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南澳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之一。此外,在欧洲市场,与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公司签署合同,分别为位于南拉纳克郡的1吉瓦时(直流)科本2(Coalburn2)项目和位于法夫的1吉瓦时(直流)德维拉(Devilla)项目提供支持。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新一代SolBank3.0Plus电池储能产品。该产品是阿特斯储能(e-STORAGE)成功在SolBank系列基础上的最新技术突破。其突破性设计深度集成于阿特斯“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高安全性与更强性能的产品,持续提升储能项目资产的整体价值与可靠性。

  根据S&PGlobalCommodityInsights发布的《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阿特斯储能位列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前十,并在海外整体市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重点市场均跻身前十。随着海外市场对储能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客户日益重视产品的先进性与可靠性。阿特斯主动均衡技术凭借高效能量管理与智能调控优势,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与收益表现,满足了海外客户对高品质解决方案的需求,赢得了广泛信赖。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SolBank3.0储能系统成功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Large-ScaleFireTesting,LSFT)。测试结果证实,该系统能够将热失控事件有效控制在单个电池柜内,满足关键消防安全标准,为全球大规模储能电站部署提供了更高等级的安全保障。该结果验证了SolBank3.0被动防火设计具备优异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该产品获得国际权威机构TüV莱茵依据《欧洲新电池法案》(Regulation(EU)2023/1542)颁发的全维度合规认证。这标志着SolBank3.0在可持续性、安全性及环境合规性等方面均达到欧洲市场最高法规要求,为公司深化欧洲布局及加速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与权威资质保障。SolBank系列已通过UL9540A、欧盟CE等认证,具备北美、南美、欧洲、澳洲等主流市场的准入资格。

  此外,阿特斯电力电子事业部自主研发的智能组串式储能变流器(PCS)项目在阿特斯扬州工厂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储能项目总装机规模12MW/35.61MWh,公司为该项目提供设计、储能成套设备供应及配套技术服务。该产品在效率、安全性、灵活性以及运维成本和管理等方面都优于传统储能变流设备,是未来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户用储能方面,公司已在北美,欧洲,日本等主要户用储能活跃区域布局经销网络,同步配合电力电子等新业务领域辅助,积极拓宽应用边界、创造价值多元化,着手打造第三个、甚至更多个利润来源点。EPCube自进入日本市场以来,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迅速获得当地市场认可。2024年下半年,EPCube成功通过日本JET(JapanElectricalSafety&EnvironmentTechnologyLaboratories)测试,并于2025年年初正式获得证书,标志着其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达到日本严苛的技术标准。2025年,EPCube以其独特的设计,荣获红点、iF、IDPA、MUSE等多项国际知名设计大奖,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报告期内,在光伏行业困境期,公司研发持续投入35,448.70万元。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077项,公司维持有效的主要专利共2,248项,其中境内专利2,171项(包括发明专利392项)和境外专利77项(包括发明专利21项)。

  公司始终将降低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提升客户投资回报率作为产品研发的核心导向,系统兼容性、安全稳定性与客户价值最大化,则是阿特斯技术迭代的底层逻辑。报告期内,公司切片研发部门完成了自研冷却液的开发、验证及推广,使得冷却液BOM降本45%。电池方面,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已提升至26.9%,良率超98.5%;TOPCon182Pro电池研发中试线规格为例,组件功率已突破645W。这一突破得益于多项量产技术的提升。钝化与界面优化方面,通过poly层优化(降低60%以上寄生吸收并提升25%界面钝化效果)和ALD钝化技术增强,显著减少载流子复合损失;金属化工艺革新方面,印刷线%以上,结合先进烧结工艺降低30%金属接触电阻,同时优化正面扩散工艺提升开路电压(Voc)。结构设计升级方面,采用新一代钝化技术使发射极复合损失降低约20%,并通过图形设计改良提升光吸收效率。组件端在提效、增质、降本上成效显著,具体体现为协同优化电池设计、开发防积灰组件提升发电量超2%、采用新型边框降本减碳及优化辅材提升CTM和功率;面对单玻市场格局调整,持续供应单玻产品以巩固差异化优势;同时,技术部门结合海外生产情况针对性开发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力与浪费、提升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投身行业标准及测试方法的研发工作。由阿特斯牵头主导的IECTS63624-1ED1《光伏组件紫外诱导功率衰减测试方法》获得IEC全票通过立项,填补了全球光伏行业在紫外诱导衰减性能评估领域的空白。与此同时,公司旗下产品成功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VDE与CSA的双重认证,全面符合IEC61215:2021《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及IEC61730:2023/UL61730《光伏组件安全鉴定》国际标准。该权威认证标志着阿特斯组件在发电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平,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公司始终坚持科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江苏省光伏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机构,在报告期内主导发布《光储产业原创技术发展倡议书》,推动行业协同攻关关键技术。

  技术储备方面,HJT电池转换效率达27.1%,电池良率99%,以132片182mmx105mm电池做成的组件最高可达635W,长期可靠性测试已通过3倍IEC标准老化测试,居于行业前列。同时,公司正在研发高可靠、高发电的BC电池与组件,聚焦屋顶及分布式高端户用市场的整体解决方案。此外,钙钛矿与HJT两端叠层电池小面积效率达到32%,正在进行商业化尺寸面积两端叠层电池以及四端叠层组件的开发。

  储能安全方面:阿特斯储能在大规模火烧安全领域的研发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其SolBank3.0产品通过全球最严苛的CSATS-800大规模火烧实验所展现的“极限测试通过能力”与“底层技术创新”双重突破上。面对截至2024年全球近百起储能火灾事故的行业痛点,阿特斯选择挑战由加拿大标准协会(CSA)执行、美国储能安全机构(ESRG)全程目击的CSATS-800标准,该标准旨在验证大规模部署下储能系统在极限情况的热失控防控与损失最小化能力,而SolBank3.0零整改通过了该项测试。

  阿特斯通过“极端测试零整改通过”证明其研发从“单一防火措施”升级为“系统级安全冗余设计”,其研发先进性不仅为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更推动全球新能源行业安全部署迈向新高度。

  公司建立了统一AI门户平台,整合多模态AI工具,实现智能化支持范围从供应链管理延伸至销售辅助与办公自动化等领域。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全面落地,让员工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实现知识检索和内容生成,大幅提升团队协作效能和个体生产力水平。制造环节重点突破,通过层压机智能应用将设备异常处理维修知识与知识库精准对接,工艺参数预警替代人工监测,关键物料寿命预测替代人工判定。在运营研判领域,借助智能分析实现运行报表深度解读,辅助管理层决策优化。

  生产前置环节,储能厂区以光伏、工厂级储能及智能调度系统协同供能,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践行绿色制造理念;物料管理借助系统联动及无人化设备,实现自动存储与配送,为高产值生产提供支撑。

  生产执行环节,智能物流设备自主规划路径并协同系统调度,保障生产流程顺畅有序;机械臂等智能装备精准作业,提升加工精度与产品质量。与此同时,设备传感器与AI系统实时监测故障,快速生成解决方案,缩短停机时长,保障生产连续性。

  品控及仓储环节,从焊接检测、电池性能测试至外观验收,全流程依托自动化与数字化手段实施严格质检,确保产品性能及安全,保障客户收益。最终,成品包装、转运及库存管理形成自动化闭环,实现从生产到仓储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面向下一阶段,公司将继续以“AI驱动、全球协同、高效运营”为核心目标,持续夯实数字化转型,在技术升级、运营架构优化、安全体系完善与研发管理体系变革等方面呈现加速度推进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在ESG领域持续突破,多项国际认可与标杆成就彰显行业引领地位:跻身伍德麦肯兹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TOP4,公司技术实力、ESG标准执行力及供应链可靠性获权威肯定;同期,公司所属集团获得股东服务机构ISS授予的ESG“优秀”B+评级,披露透明度获国际广泛认可;下属公司宿迁电池片工厂获得负责商业联盟(RBA)VAP审核“银级”认可;入选《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在近300家参评企业中树立实践标杆;此外,阿特斯集团斩获《新闻周刊》全球最值得信赖公司(能源领域)榜首(能源公用事业信任度排名第一),创始人瞿晓铧博士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气候领袖百人榜创新者名单,持续强化全球ESG领导力。正是依托在ESG领域的卓越实践,公司赢得了国际客户的广泛信赖与鼎力支持。这份源于客户的认可,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业务版图的拓展,更成为阿特斯在ESG领域深耕探索的强劲动能。

  公司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制定了《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建立了科学、持续、稳定的分红机制,增强了利润分配的透明度。目前,公司已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事宜,合计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36,425,934.63元。2024年度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566,202,421.47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902,628,356.10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40.16%。

  2024年公司分别开启了两轮5-10亿股份回购计划,其中第一轮回购计划用于股权激励,已于2024年11月30日完成,共回购公司股份52,7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43%,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14.50元/股,最低价为8.85元/股,回购使用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66,202,421.47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第二轮回购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1.42元,回购的股份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共回购公司股份3,391.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92%,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2,765.06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公司自上市起就建立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以此为基础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公司公告采用直观、易懂的语言及更多样的形式,定期报告均配有一图读懂、年报视频,便于投资者更好地解读。2025年上半年,公司发布定期公告2篇,临时公告32份,上网文件25份。

阿特斯(688472)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4)加强投资者沟通公司通过上证路演平台召开1次管理层集体业绩说明会,通过进门财经召开1次管理层业绩说明会。报告期内,公司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110余次(覆盖机构投资人近500家),累计接听投资者热线次,回答上证E互动平台投资者提问10余次。公司已建立健全中小投资者投票机制,保证所有股东充分行使权利,重视中小投资者的意愿和诉求,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5)获资本市场高度认可,为股东创造价值公司相继被纳入沪深300、科创50、MSCI中国旗舰指数等多类重要指数,彰显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投资价值。

  通过持续稳定的分红和回购相结合方式,充分彰显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信心和对股东权益的重视。公司将继续完善长效回报机制,不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公司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全面掌握光伏行业先进技术,包括大尺寸硅片技术、高效单晶PERC技术、HJT电池技术、TOPCon电池技术、彩钢瓦BIPV系统产品技术等。

  在与光伏协同共生的储能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大型储能系统集成商,公司掌握终端需求和核心技术,包括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产品技术等。公司正在开展逆变器和储能PCS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为巩固公司在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地位夯实基础。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077项,公司维持有效的主要专利共2248项,其中境内专利2171项(包括发明专利392项)和境外专利77项(包括发明专利21项)。旗下多家子公司多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省级科学技术奖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技术创新荣誉。

  随着光伏应用成本降低和应用规模快速增长,光伏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首选的清洁能源,市场与需求更加国际化和分散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全球市场覆盖范围、海外产能布局等因素决定其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阿特斯是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领先的光储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比长期超过7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泰国、北美、越南等国家设有或规划生产基地,在境外设有超20家销售公司,客户覆盖逾160个国家和地区,是日本、澳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区域的主要光储产品供应商。

  公司秉持“卓尔不同”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支撑国际化经营战略。公司在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和巴西组建市场品牌团队,聚集不同文化背景人才,围绕不同业务在细分市场进行品牌营销,并通过参加不同国家的展会,在全球市场推动品牌建设。此外,公司也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品牌推广,通过线上论坛、直播、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加强与客户沟通。阿特斯连续多年始终位列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公布的第一梯队光伏企业,多年获评中国对外贸易500强、《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球新能源500强等荣誉。

  除设备交付外,海外的大型储能系统集成项目还涉及项目承包、项目性能保证和可融资性要求、运行维护和补容、以及基于储能电量和辅助服务交易的资产优化所需的全套能力,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基于之前长期的海外光伏项目开发和交付经验,公司在欧洲、北美、南美、澳洲、日本等主要储能市场具有这些能力,并有储能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对于光储项目,组件和储能业务共用销售渠道,公司的全球组件销售团队同时也是储能的销售渠道。由于全球储能的供应链主要在中国,较之于海外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公司具有供应链管控和成本优势;与国内绝大部分系统储能设备供应商和储能系统集成商相比,公司具有品牌、渠道、市场开发和交付能力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经成功向全球市场交付了13GWh的储能解决方案。

  公司董事长XiaohuaQu(瞿晓铧)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和近30年光伏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经验,具有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公司有专业、专注、稳定、执行力强、经验丰富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大部分成员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有利于保证决策质量和实施效果,也是公司成功实施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支撑。

  公司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10年以上光伏技术研发经验,多名骨干人员担任IEC标准委员会相关职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100人,有力支撑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此外公司在制造运营、供应链、销售等方面有成熟高效的团队,通过全球化业务布局,汇聚了海外优秀人才。业务核心人员长期从事光伏工作,经验丰富,是公司稳定高效经营的保障。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光伏组件的研发,形成了突出的科研实力,并在此基础上向下游领域进行技术延伸。在大型储能、户用储能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形成以TOPCon电池组件技术、HJT电池组件技术、BC电池组件技术、间隙反光膜组件技术、SMBBUltra等光伏组件生产技术,以及以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产品技术等储能电池技术为主的一系列核心技术。

  TOPCon是N型电池主流技术,通过使太阳能电池表面生长一层氧化层和掺杂的多晶硅层,形成钝化接触的效果,从而提升电池效率,公司在TOPCon技术领域已积累较多经验。目前公司已在扬州、宿迁、泰国工厂建有使用最新设备的TOPCon电池产能共计近30GW,TOPCon182Pro电池研发中试效率最高已经达到27.2%。

  公司在已有可靠性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对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均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其中,电池片图形对称设计方法,进一步降低了机械应力,使抗隐裂能力更好。独特的正面银浆加速老化方法,对多厂家多型号的浆料进行优选和电池工艺端的迭代优化,使得阿特斯的TOPCon产品具备优良的抗腐蚀和抗湿热老化能力。此外,公司开创了电池紫外衰减测试方法,并用于量产电池管控,通过电池端光注入退火以及减反射层优化,提升电池抗紫外衰减性能。公司在2023年底已经全面导入新的工艺,大幅提升转换效率的同时,简化了电池工艺制程,并使用银浆替换了银铝浆的使用,从而减少了对组件封装材料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TOPCon全产业链成本。

  在组件层面,经历了将近2年时间,通过对焊接设备硬件、软件、工艺、工装的不断改进升级,阿特斯充分认识了SMBBUltra技术的量产制造可行性。阿特斯通过焊接+印胶的方式,配合在线AOI检验手段,保障了电池与焊带的拉力可靠性,提升了组件良率和成品可靠性,使功率增益稳定在3W以上。

  异质结(HJT)是基于非晶/微晶硅薄膜的双面钝化接触电池结构。HJT电池具有完美双面对称结构及优秀的钝化效果,具有高转换效率、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高弱光系数、低碳排放/碳足迹等优点,并且其制造工艺流程也较简单,工艺制程温度全部在200℃以下,可使用超大超薄硅片,也可叠加钙钛矿制备更高效率的双结叠层电池。公司率先导入半片技术,支持HJT电池使用更大(210mm及更大)、更薄(100μm及以下)的硅片,同时保证电池效率和良率,避免电池切片效率损失。

  公司的HJT中试线持续产出,中试平均效率达到27.1%,研发效率超过了27.4%,与之对应132片182mm*105mm电池组件功率超过635W。

  HJT组件具备高功率、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三大优势。高功率HJT组件因电池结合了晶体硅和薄膜技术的优点,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双面率(即电池背面发电量与正面的比例)通常可以达到85%-95%,高于PERC和TOPCon,因此双面发电增益更高,更适合于垂直安装应用场景。

  HJT组件的温度系数为-0.24%/℃,比PERC(约-0.35%/℃)和TOPCon(约-0.30%/℃)都要低,这意味着在高温环境下功率损失更少,更适合高温地区。

  背接触电池(BackContact,BC)通过全背面电极排布设计,实现了光伏电池效率与美学的双重突破。相较于主流的TOPCon技术,BC电池将传统正面2-5%的栅线遮挡面积完全消除,使有效受光面积达到理论极限值,量产效率达到26.69%,较TOPCon电池效率绝对值有望提升达1%以上。由于电池正面没有栅线,提升美感,形成产品差异化,更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场景,还可以叠加各种技术体系(TOPCON、HJT等)持续提效降本。阿特斯持续研发低成本、高可靠、高发电的BC电池与组件,为客户带来增量收益。

  太阳能光伏组件在实际运行中,光线利用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阿特斯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成功利用反光膜增大组件的光学利用率,进而提高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大尺寸硅片技术是指在生产电池片及组件过程中,采用更大尺寸的硅片,从而降低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耗,提升电池片效率及组件功率。硅片尺寸越大,其在制成电池片时需要加入更多焊带以降低度电成本,因此公司所拥有的多主栅技术能够促进大尺寸硅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023年4月,公司申报的发明专利多主栅光伏组件模拟方法及光伏组件(专利号ZL0.4)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系统产品已全部完成专利布局,通过无导轨、一键安装设计,使得单位面积装机量提升30%,节省BOS成本,降低LCOE。该系统产品已通过抗风揭、防火等测试。已逐步应用于部分光伏项目。

  钢边框/复合材料边框自身的生产制造过程比铝边框有更少的碳排放,在光伏组件中的应用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钢边框/复合边框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光伏组件的机械强度,确保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高效的能量转化。通过推广这种低碳边框,光伏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绿色能源的目标,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公司在标准182和210尺寸以外,积极寻找其他的尺寸,如矩形硅片及其对应的电池和组件,来提升组件功率,最大化利用集装箱,并降低系统度电成本LCOE。近期,公司与多家行业内企业,共同倡导和推动上述标准化尺寸方案为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各矩形硅片组件标准化尺寸纳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标准。此外,公司与多家行业内企业还共同成立“光伏组件尺寸标准化研讨组”,形成定期沟通及协同机制,推进新一代矩形硅片其它版型组件尺寸的标准化,以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公司在2023年11月导入矩形产品,24年进行了全面升级。

  屋顶光伏系统是公司组件产品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而部分区域市场对屋顶设有承重限制,因此公司进行轻质组件研发以满足相关需求,主要通过降低玻璃厚度而降低组件重量,现有技术可使玻璃厚度从3.2毫米降低为1.6毫米。为保证降低玻璃厚度后能够更好应对冰雹等恶劣天气,公司拟针对轻质组件采用更高表面强度的玻璃材料,同时辅以其他缓冲设计,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目前公司的轻质组件已形成小规模生产和销售,在日本市场取得良好反响。同时该技术亦可应用于大尺寸组件,未来也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

  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关键技术包含正负极材料结构优化及表面处理技术,电解液溶剂组合优化及添加剂配比调试,纳米导电剂组合优化三部分。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支持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产品开发,与目前普通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寿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有效降低储能电池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使用成本,提升储能产品经济性。该项技术样品已在寿命测试中,已提交专利3项,授权1项。该项目已顺利结项,预计应用于容量>

  300Ah电池产品,寿命>

  10000次循环,安全性能符合国内外规范要求。

  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主要针对储能电池的材料体系进行研究,开发最优的材料体系组合,开发适合大容量电池性能特点的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结构件的大电流承载能力,提高电池的密封性,适应超长寿命的要求,提高储能电池产品一致性。该项技术样品处于试制阶段,近期对工装夹具进行调试,已提交专利2项。该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充放电循环寿命>

  8000次。

  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的研发主要包括对电池包结构设计开发,液冷流道仿真设计,集装箱结构布局设计,以及系统安全控制逻辑设计,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满足UL9540、UL9540A、UL1973等国际标准的安全防护要求。第一代SolBank已于2024年启动全球交付,满足国内外储能市场需求,第三代SolBank3.0研发工作也已完成,并于2024年四季度进入量产阶段。阿特斯SolBank储能系统,具有高安全、长寿命、高转换效率等特点,目前最新SolBank系列产品采用1500V.dc系统,最大额定容量>5MWh,2h储能系统能量转换效率≥93%,采用液冷+free-cooling的混合热管理方案、主动均衡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消防监测系统、可燃气体检测等功能,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高容量储能用314Ah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主要针对储能电池的材料体系进行研究,开发最优的材料体系组合,开发适合大容量电池性能特点的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结构件的大电流承载能力,并进行专利申请,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储能电池产品一致性。该项目已完成中试,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于盐城大丰基地进行量产。本项目实施完成后,在同规格71173205的规格平台上,实现容量>

  314Ah电池产品,满足客户2小时率储能,使用寿命20年,安全性能符合国内外相关规范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向全球销售了14.8GW光伏产品和3.1GWh储能产品(含户用储能),规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0.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亿元,经营业绩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公司的高质量光伏业务以及高速发展的储能业务。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阿特斯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