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

布局!市委书记这次调研关乎青岛的“未来”

布局!市委书记这次调研关乎青岛的“未来”

  • 发布:
  • 人气: 1
  • 评论: 0

应用介绍

  在科技飞速发展、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它逐渐成为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是决定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8月23日,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督导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立足青岛产业基础,紧盯前沿领域,加快技术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当前,青岛正全力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其中,“超前发展一批未来产业”被设定为主攻重点产业方向之一。

  在青岛的规划中,包括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细分领域,都被明确要优先发展。

  海洋一直是青岛不变的深层底色,在未来产业的布局中,深海开发、量子信息、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体现着青岛“与海同行”的坚持。

  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该研究院整合招商局工业集团等合作单位的实力,形成了深海采矿商业化开发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方案,持续推动深海资源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突破——

  完成了国际首次6000m级重载履带式深海作业,研发了国内首套6000m级深海重载作业数字化监测与环境监测系统,研制了9套深海作业模块化样机。

  在量子信息领域,成立20余年的中国海洋大学量子信息实验室,是国内量子科技与海洋科学交叉研究的开拓性团队。

  他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海洋量子技术”,并聚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及量子成像四大方向,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取得了系列化的成果。

  在量子通信领域,该团队突破水下单光子通信和量子密码技术,填补量子通信未覆盖的水下空白,可为海洋监测数据传输提供高速安全保障;

  量子计算方向,解决了量子神经网络“高原贫瘠现象”与经典网络“长期依赖问题”,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刊《IEEE TPAMI》,在基因调控预测、金融时序分析中也展现了显著优势。

  让前沿成果落地转化,该团队研发了高性能光纤水听器、碳化硅色心量子传感器、单光子成像系统等,实现海洋声场、磁场、温度场高精度测量和水下远距离成像,推动量子传感与成像技术迈向实用化。

  当全球首发智能无人集装箱船——“智飞”号下海运行,当国内首艘海上卫星发射船“东方航天港”投入使用,背后都有青岛博瑞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船岸一体化智能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全链条研发能力的企业,博瑞斯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

  现在,博瑞斯正打造现代化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生产、装配基地,填补省内海洋高端装备-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空白。

  来自市科技局的统计显示,青岛在深海开发领域拥有省级以上涉海科创平台60余家,驻青高校院所在深海观探测、深海矿产开发、深海生物资源开发领域的有效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

  以空天信息产业为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二期主体完工,为航空发动机领域源头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布局!市委书记这次调研关乎青岛的“未来”

  中科星图则发布低空新战略和星图低空云V1.0 版本新产品,推进与青岛共建低空试验场,开展低空战略合作,拓展了空天信息产业应用场景,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依托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星网集团实施的山东省“星海互联”科技示范工程,正推动低轨卫星集成性创新,加速卫星通讯、导航定位、海洋观探测等产业集聚发展。

  而有些未来产业的技术,正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从论文变成产品,让我们不仅预见到、更触摸到了这些产业的真实存在。

  在太赫兹领域,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自动随形太赫兹无损检测系统等多款核心产品,与200 多家龙头企事业单位达成深度合作,在多个领域应用。

  在先进半导体材料领域,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氮化硅粉体生产企业,其高纯度氮化硅粉体制备技术成为国内唯一通过国际电动汽车产业链认证的供应商,也为半导体材料提供了扎实的上游材料支撑。

  根据不久前出台的《青岛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 年)》,青岛为未来产业发展擘画了路线图。

  统筹科技智库资源,常态化开展“未来技术预见”,发布前沿技术攻关目录,建立未来产业技术动态清单;每年布局10项以上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及科技示范项目,加快前沿技术突破。

  前瞻布局建设一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推进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强化颠覆性技术供给。

  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分析等服务,补齐工程化到产业化阶段的缺失环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建立“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贯通机制,探索“超前孵化”“组装项目”,打造未来产业专业孵化器。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在未来产业领域自主创业,鼓励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积极加强未来产业布局,集聚未来科创企业。

  围绕八大未来产业赛道,青岛播下的“未来”种子,正在拔节生长。它们必将构筑起支撑城市永续发展的坚实基座,从而引领青岛更长久的未来。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