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白皮书

“潮玩经济”崛起知识产权护航

“潮玩经济”崛起知识产权护航

  • 发布:
  • 人气: 1
  • 评论: 0

应用介绍

  上海名创优品全球壹号店开业9个月实现单店销售额突破1亿元,其中IP系列产品贡献达79.6%的销售占比。

  为了将原创IP资产及其构筑的品牌壁垒转化为持久的竞争优势,严密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支柱。

  潮玩产业是一种融合艺术设计与流行文化的新兴文创产业形态,涵盖盲盒、可动模型、原创艺术玩偶、精品雕像及创意积木等多种品类,现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文化产业。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仅中国国内潮玩零售规模达465.7亿元,包含周边衍生品的整体市场规模已扩展至558.3亿元。

  在全球化进程中,潮流玩具生产厂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行业头部企业泡泡玛特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季度其中国国内业务收益同比增长95%~100%,其海外市场收益同比增幅更高达475%~480%。自2024年起,泡泡玛特旗下爆款IP“LABUBU”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抢购热潮。这不仅体现了泡泡玛特在IP运营上的成功,更标志着中国原创设计正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球化转型。

  纵观潮玩产业的发展历程,知识产权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重资产属性,潮玩产业高度依赖于IP驱动,与IP内容的原创性、独特性紧密依存。基于原创IP构建的品牌壁垒,不仅能有效形成市场竞争优势,还能通过深化与用户的情感共鸣,显著提升用户黏性。为了将原创IP资产及其构筑的品牌壁垒转化为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行严密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支柱。因此,潮玩企业构建了版权、专利与商标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在潮玩产业中,版权的保护与管理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进行风险防控的关键所在,专业化的版权管理更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潮玩产业的版权保护主要涵盖两大IP形态——自有IP与授权IP。

  对于自有IP而言,清晰界定并稳固版权权属是首要前提。潮玩企业必须构建系统化的版权确权体系,确保原创设计从概念构思阶段起,就拥有完整的权利链条和可追溯的权属证明。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关键措施,即版权登记备案和创作过程证据保全。

  版权登记备案,是指及时向国家版权主管部门进行作品著作权登记,获取具有法律公示效力的权利证明文件。以泡泡玛特为例,截至2025年,泡泡玛特已完成超1500件作品的著作权登记,针对旗下核心自有IP,系统地完成了版权登记工作。其核心产品LABUBU系列,无论是盲盒、手办,还是挂坠、吊卡等各类衍生产品,都进行了版权登记。通过系统化的版权登记,企业为打造丰富的IP生态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创作过程证据保全是指对IP从概念构思到设计落地的全生命周期实施动态版权存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即时固化创作内容与时间节点,形成完整的权利证明链,为潜在权属争议提供不可推翻的合法性背书。例如,泡泡玛特依托第三方确权平台实现原创设计的过程保护。该平台能够自动提取关键元数据并生成唯一数字指纹,同步至区块链完成时间戳锚定,实现设计作品从初稿、修改到定稿的全过程设计痕迹存证。这种“创作即存证”的机制为设计作品构筑了具备司法效力的数字护城河。

  对授权IP而言,厘清权源与实现合规运营是核心关键。授权IP的版权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主要围绕复杂的授权关系链展开。潮玩企业在获取外部IP授权时,必须严格审查授权链条的完整性与合法性,深入核验授权方是否具备有效的原始权利基础及可转授权资质;同时,要明确授权范围,包括地域、期限、产品形态和销售渠道,以及权利限制、衍生权利归属等核心条款。实践中,严谨的IP尽职调查、缜密的合同条款设计和持续的授权状态监控,是规避侵权风险、保障合规运营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国潮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在商业模式上对授权IP的合作开发具有较高依存度。依托名创优品的渠道网络,TOP TOY与迪士尼、三丽鸥、蜡笔小新等多个头部IP建立了规模化授权合作机制。通过构建与IP授权方的协同创作模式,TOP TOY持续提升二次设计能力,推动授权IP业务成为其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潮玩企业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自有IP确权固权机制与严谨的授权IP合规风控体系,构筑起全方位的版权保护防线,有效维护了企业多元IP生态的价值。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观设计、发明和实用新型这三种专利类型,能为潮玩企业的IP形象与技术工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具体而言,潮玩企业可利用外观设计专利强化核心IP保护,同时通过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构建技术工艺的竞争壁垒。基于专利检索分析及行业实践观察,潮玩企业的专利布局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潮玩企业通过为标志性角色、独特造型及标志性配件等核心视觉元素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在法律层面快速固化其IP的独特形象。这种保护方式有效防止了他人对标志性外观的抄袭和模仿,确保IP视觉形象在市场中拥有清晰的法律边界和排他性权利。

  泡泡玛特的外观设计专利布局呈现出显著的核心IP聚焦特征,精准契合企业发展的演进路径。在发展初期,泡泡玛特通过受让肯尼工作室有限公司的一件MOLLY形象外观设计专利,完成核心IP资产的战略性原始积累。该专利以六视图立体呈现MOLLY玩偶的面部表情、发型轮廓、身体构造等设计特征,为品牌发展奠定基础。凭借MOLLY系列,泡泡玛特顺利进入潮玩市场,并迅速确立行业地位。

  然而,2022年泡泡玛特遭遇业绩增长放缓与市场争议,发展陷入低谷。面对困境,泡泡玛特转向自主申请SKULLPANDA系列外观设计专利,构建起“设计师创作+品牌方主导商业化开发与运营”的合作模式。凭借设计前卫的SKULLPANDA新IP,泡泡玛特成功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实现业绩反弹。

  通过对比两类外观设计专利可见,早期MOLLY外观设计专利侧重保护基础造型,而SKULLPANDA系列专利已拓展至透明面罩等衍生设计。这种知识产权战略的升级,直接体现在商业价值层面——SKULLPANDA限量款不仅实现市场高溢价,还显著提升了盗版仿制的难度。由此可见,泡泡玛特的专利布局已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构建竞争壁垒,将设计创新深度转化为市场护城河。

  潮玩产业的重要品牌52TOYS,凭借原创变形机甲IP“猛兽匣BEASTBOX”在潮玩手办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该系列以动物机甲变形为核心构思,将动物形态与机械结构巧妙融合,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趣味变形玩法,深受男性消费群体青睐。

  针对“猛兽匣BEASTBOX”系列动物机甲变形IP造型,52TOYS所属公司乐自天成已申请多件外观设计专利。例如,围绕骆驼、蜥蜴、猩猩等动物造型,BEASTBOX团队开发了差异化玩具产品,并设计了适配不同动物类型的关节可动构造,既精准还原生物特征,又强化了机械美感。目前,BEASTBOX机甲IP的外观设计专利已覆盖角色造型、变形结构、接口设计等多个维度。这种对机甲IP的密集专利布局模式,助力品牌在机甲变形玩具赛道构建起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保障核心产品达到收藏级工艺精度,各大潮玩品牌均对结构设计与关键制造工艺进行战略布局。这种布局具体体现为针对拳头品类,持续投入精密结构研发并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精密的产品结构与稳定的工艺控制,为藏家群体提供高精度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以盲盒玩具作为核心产品线的泡泡玛特,着力提升玩偶品类的工艺水平。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标志性盲盒玩偶的独特形象上,更源于其对收藏级产品制作工艺的精雕细琢。针对潮玩核心工艺创新,泡泡玛特在制作工艺和玩具结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专利布局,尤其在提升玩偶本体质量、软性玩偶材质结构构建等领域均有专利技术覆盖。

  其中,泡泡玛特对玩偶眼部互动技术的创新颇具亮点,该技术被视为实现玩偶情感传达的关键。其开发的一种可横向转动眼片结构件,能赋予玩偶灵动的眼神变化,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一技术已应用于泡泡玛特高端产品,比如与LABUBU同属一个系列产品线的ZIMOMO,其“大娃”产品的眼睛便可水平转动,成为藏家竞相购买的热门产品。

  盲盒产品的另一核心要求是防窥性能,为此,泡泡玛特构建了基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双维度包装专利保护体系。具体而言,其一种防窥包装解决方案运用联动结构,形成卡合与粘接相结合的双重锁定机制,显著提升了包装的整体密封性与防偷窥功能;与之对应的外观设计专利,则系统性地呈现了该盲盒造型的整体视觉形象。

  同时,为满足收藏级产品需求,泡泡玛特针对高端产品包装,也布局了一系列专利。以MEGA珍藏系列为例,其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了该系列的包装外观,同时配套开发的包装结构具备物理防护性能,能有效限制模型位移并缓释外部冲击应力,为精致手办打造了兼具稳定支撑与卓越缓冲效果的存储环境。泡泡玛特通过包装专利矩阵,将盲盒和手办的开箱体验转化为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作为业内领先的创意积木类潮玩品牌,Keeppley奇妙积木所属的启梦玩具专注于研发和生产融合潮流文化元素的积木玩具。凭借持续的原创设计能力与积木领域工艺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出兼具创意与性价比的潮玩积木系列产品。

  启梦玩具的专利技术体系围绕塑料积木玩具的高效注塑生产系统及关键工艺优化展开,构建起全流程、高精度、低能耗的协同创新体系。该技术布局以提升注塑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能源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为核心,贯穿原料处理、精密注塑到模具维护的全生产周期。

  在原料处理环节,启梦玩具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传统痛点。其开发的供料输送机构中的翻转板组件,可有效避免物料堆积导致的烘干不均问题;旋入式料斗干燥机构则引入热量回收系统,利用排风余热预热冷风,显著降低了干燥能耗。在注塑成型阶段,启梦玩具针对模具作业常见瓶颈进行突破。其推出的防锁死模具机构采用凸轮与铰接联动装置,可自动顶开粘连的上模,减少停机故障;积木脱模装置通过机械推杆系统实现制品自动顶出,缩短生产周期。在模具维护方面,品牌同样实现技术创新。其开发的模具养护装置配备多向移动喷油系统,确保防锈油均匀覆盖;清洗擦拭设备结合翻转机构,可对模具进行无死角清洁,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启梦玩具的技术体系完整覆盖原料输送、干燥、定量、注塑、脱模、清洗、养护等生产环节,通过简洁而高效的机械结构设计攻克生产难点。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积木玩具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与批次稳定性,更为潮玩产业中创意积木的精密化制造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目前,潮玩产业已构建起包含直营门店、多品牌集合店以及新兴自动售卖终端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渠道网络。与此同时,线上官方商城、电商平台旗舰店、社交电商等渠道,为品牌与消费者创造了高频互动机会。凭借线上线下终端场景的深度融合,潮玩产业得以实现渠道全域覆盖。

  在线下场景中,机器人商店是泡泡玛特的核心渠道之一。品牌通过将高度智能化的自助售卖终端精准布局于人流密集场所,实现了可观的商业收益。基于此成功经验,泡泡玛特持续加强机器人商店的专利布局。自2018年以来,品牌在该领域持续深耕,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工作一直延续至2022年。

  通过梳理其不同阶段的外观设计专利可见,机器人商店的设计迭代围绕三大核心维度展开:其一,针对盲盒产品特性,不断优化货道结构与展示窗口的形态、比例,以最大化商品视觉吸引力;其二,反复调整触控显示屏等核心人机交互界面的位置布局,提升用户操作流畅性与舒适度;其三,动态优化品牌元素呈现策略,逐步强化主商标视觉占比,探索更具辨识度与视觉冲击力的应用方案。这一系列设计革新,不仅为泡泡玛特在智能无人零售终端领域构筑起差异化外观壁垒,更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线上场景中,名创优品持续布局相关专利技术,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其在线上渠道的专利技术布局主要围绕智能供应链协同、全球化电商支撑、数据化用户体验优化三大方向展开。

  在智能供应链协同方面,名创优品基于算法开发了动态库存分配系统,实现多平台库存的自动调拨与预警;设计了区域独立库存闭环与跨平台调剂机制,实现跨平台库存的动态优化,有效提升了库存周转率。

  针对全球化电商拓展,名创优品着力于消除跨国运营壁垒。其研发的多语言自动翻译系统能动态调用历史翻译数据,显著提升商品信息跨境同步效率;多时区任务调度技术,则通过基准时区转换实现全球系统协同。在用户侧体验优化层面,名创优品聚焦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其公开的一件专利基于目标用户的实时行为与兴趣偏好,个性化推荐系统动态生成适配度更高的商品推荐,并在前端页面精准展示,从而优化用户购物体验,提升转化效果;另一件公开专利采用分品类动态加载与分页渲染技术,实现商品信息的渐进式呈现,有效缩短页面空白等待时长,确保用户滚动浏览时的流畅体验。可见,名创优品的线上渠道技术布局不仅提升了线上渠道运营效率,更构筑了海外市场线上渠道的技术优势。

  综上所述,潮玩企业的专利布局已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保护体系:在外观设计方面,通过独特造型设计构筑起IP形象的法律护城河;在结构工艺方面,以高精度制造技术突破收藏级产品的工艺壁垒;在终端场景方面,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开拓差异化竞争赛道。此三个领域的专利协同布局,实现了IP价值开发与工艺技术创新的双向赋能,推动潮玩产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顶层架构中,商标战略与版权、专利处于同等重要的支点地位。在潮玩产业领域,企业注册的商品商标是主要保护形式,同时行业协会持有的集体商标,也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保护形式发挥作用。在商品商标布局层面,泡泡玛特已构建起覆盖主要业务范围的商标体系。该体系由泡泡玛特总部统筹境内外关联企业协同推进,形成双轨制布局架构:在中国,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作为IP运营核心主体,采用多类别矩阵式注册策略,实现对商标类别的全面覆盖;在海外市场,则通过子公司灵活运用马德里协定国际注册体系,并结合目标市场直接注册等方式,精准锚定全球关键市场。

  泡泡玛特的国内商标战略采用全类别商标注册模式,通过超2000件注册商标为旗下IP构建起严密的保护网。以SKULLPANDA为例,其商标布局覆盖核心类别第28类玩具,确保潮玩实体产品的商标权益;同时延伸至第3类化妆品、第11类灯具空调、第14类珠宝钟表、第21类厨房器具、第24类纺织品、第25类服装、第30类食品、第32类饮料、第35类广告销售等关联类别,有效防止衍生领域商标被抢注。

  此外,泡泡玛特还实施防御性注册策略,提前对近似商标进行布局,早在2021年便对“跑跑玛特”“炮炮玛特”等近似商标完成注册,从而在衍生品开发与跨界合作中掌握了主动权。针对国内核心市场,泡泡玛特已构建起周密的本土商标保护体系,其商标布局贯穿玩具、饰品、家居用品等主要品类及关联商品领域,充分彰显对主场市场的战略防御深度。

  作为成功的IP输出型企业,泡泡玛特构建了周密的商标全球化布局体系,通过海外商标注册提前规避抢注风险与侵权纠纷。泡泡玛特将WIPO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作为全球化扩张的核心法律通道,通过其标准化申请框架实现多成员国商标的集约化注册覆盖。

  泡泡玛特通过马德里体系下的指定程序,向美国递交了LABUBU的商标注册申请。针对《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非缔约方泰国,鉴于LABUBU在泰国等东南亚市场的高热度销售表现,泡泡玛特采用独立的商标注册路径,实现海外重点市场的精准布局。通过马德里体系与主权国家直接注册相结合的双轨机制,泡泡玛特构建起全球化战略级商标护城河,为中国潮玩IP出海提供坚实保障。

  东莞石排镇是中国潮玩产业的核心制造基地。近年来,石排镇依托完善的产业链优势,以集体商标战略驱动区域品牌升级。通过注册“石排潮玩”区域集体商标,构建了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自主商标协同发展的双轨体系,形成深度联动机制。借助品质信用背书机制,将集体商标授权与全国首个《潮玩产品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T/SPGSX 011-2024)挂钩,建立起涵盖多项技术指标的审核体系,助力中小企业产品凭借集体品牌顺利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认证。同时,依托集体商标的规模效应,组织企业集中开展海外商标注册工作,有效降低了“出海”知识产权布局成本。集体商标的共有共用特性催生出显著的协同效应,推动传统制造基地向智能化、品牌化的“中国创造”转型升级。

  潮玩产业的商标战略不仅构建了覆盖国内外的严密商标布局网络,还发挥了核心产业基地的集体商标优势,通过融合防御性保护、前瞻性布局与全球化视野的系统化战略,为中国原创IP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中国潮玩产业的崛起与壮大,生动诠释了知识产权如何从法律工具转变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投入与前瞻性布局,是塑造核心竞争壁垒、实现“中国创造”新范式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潮玩产业高歌猛进的背后,若要向更高阶的商业价值实现跃迁,仍需直面诸多挑战。

  其一,盗版侵权泛滥构成产业最直接的威胁。近期,宁波海关在大榭口岸查获一批侵权潮玩商品,涉及LABUBU系列盲盒、毛绒玩具、钥匙扣等多品类衍生品。侵权形式多样,包括非法使用“LABUBU”“POP MART”注册商标,盗用LABUBU角色美术设计,甚至复制核心IP元素制作点读笔、尺子等非潮玩类衍生品。同时,3D打印技术的普及降低了盗版门槛,依托高精度3D扫描和分层打印技术,盗版作坊获取正品样品后,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复刻。

  其二,盲盒模式亟待合规发展。盲盒产品基于概率算法的随机性设计,天然具有投机诱导倾向,由此引发的市场乱象促使监管机构出台专项法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作为国内首部针对盲盒经营行为的全国性规范文件,旨在解决盲盒经济中概率不透明、诱导消费、未成年人保护缺失等问题。新规范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的同时,增加了潮玩企业的合规成本,也考验着盲盒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

  其三,潮玩IP生命周期普遍短暂。潮玩IP形象的迭代周期通常仅为数年,以泡泡玛特旗下的MOLLY为例,其2022年销量下滑后,通过推出毛绒款改造才重获市场青睐,这表明单一IP的可持续性高度依赖持续创新。当前LABUBU的成功得益于盲盒模式、饥饿营销和明星效应,若后续设计缺乏突破或文化内涵不足,极有可能重蹈热度衰退的覆辙。

  其四,创新同质化引发行业内卷。中国潮玩产业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正深陷同质化困境与原创力危机。以LABUBU为例,其丑萌设计虽打破传统审美惯性,但它的内核仍嫁接于北欧森林精灵传说,折射出本土文化叙事的集体缺位。大部分潮玩产品沉溺于日漫风格的复刻与塑料质感堆砌,忽视了原创IP构建,导致高溢价难以持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潮玩产业前路虽充满挑战,但挑战恰恰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知识产权是企业和品牌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当下,每一次对盗版的精准打击、对合规底线的坚守、对IP生命周期的深度挖掘、对原创设计的打磨淬炼,都在为潮玩产业筑起更高的竞争壁垒。这并非坦途,却是通向“中国创造新范式”的必经之路。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日益健全的法治环境,以及对文化创新的不懈追求,相信中国潮玩必将在淬炼中沉淀真正价值,创造出更具深度、生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潮流文化符号。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