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宣布:放弃营利转型+开源!中国开源AI让巨头改剧本?
应用介绍
OpenAI突然官宣,放弃彻底营利化,把营利业务改成“公共利益公司”(PBC),还要开源部分强大模型。这个曾经把GPT-4捂得严严实实的AI巨头,怎么突然转性了?中国开源AI的崛起,真的让OpenAI慌了吗?
先别急着夸中国速度。OpenAI这一步,首先可能是被资本逼到墙角了。OpenAI每年要烧掉几十亿美元,新建的数据中心还要砸180亿,软银牵头的400亿融资就像悬在头上的利剑 —— 年底前不解决营利架构问题,直接腰斩成200 亿。
更别说微软作为大股东,一直盯着技术控制权不放。还有2023年那场董事会政变还历历在目,投资者早就对非营利模式失去耐心。PBC这种“既要赚钱又要讲情怀”的架构,其实是给资本的妥协方案。
比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已经开始对模型风险分级,中国的新规明确要求“维护公共利益”,就连美国加州和特拉华州的检察长都在盯着它 —— 非营利组织继续控股51%这种设计,本质上是给监管机构交的“投名状”。
想想看,当各国政府都在害怕AI垄断时,OpenAI与其被强行拆分,不如自己给自己戴上“公共利益” 的紧箍咒。
说完它自己的事,这时候再看中国AI的角色 —— 确实扎到了OpenAI的痛处。当deepseek等大模型横扫行业,开源方案越来越香时,OpenAI突然发现自己的闭源策略正在失去人心。
你知道吗?中国现在已经占全球大模型数量的36%,在工业、政务这些垂直领域,国产模型的落地速度早就把GPT甩在身后。OpenAI所谓的“开源强大模型”,更像是对生态失守的紧急止损。
但是,也别忘了OpenAI要开源的,大概率是基础研究型模型,核心商用能力还是会牢牢攥在它自己手里的。这招就叫“选择性开源”,既能用社区力量加速技术迭代,又能靠“公共利益”人设洗掉 2023 年的宫斗黑点。
毕竟,当Sam Altman说“让用户决定 ChatGPT 的行为方式”时,就说明,他真正害怕的可能不是开源模型的竞争,而是公众对“AI不受控”的信任危机。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开源AI的崛起,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OpenAI早就规划好的幌子?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