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诈宣传 专骗老年人!百万保障骗局再升级!!
应用介绍
当关怀式诈骗盯上独居老人……阿姨,我是微保理赔专员,您账户有大额理赔钱款即将到期扣费!这听起来是不是挺温情的?可背后却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骗局。太多老人因为缺乏防范意识,轻信了这些看似平常的来电,从而导致血汗钱一夜蒸发,真是令人心痛!
线日,退休居民王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如下:“您的订单已完成支付9600元,请关注平台,如有疑问请拨打电线********。”
王先生心存疑惑,便拨打了电话。对方自称是“腾讯微保”的工作人员,称王先生参与了他们公司的投保,而且该保险业务到期后会自动扣费,想要取消业务就必须联系某个QQ号。王先生对此十分困惑,毕竟他对互联网保险服务并不熟悉,为了避免被扣款,他选择听信该“工作人员”的说辞,按照要求添加了QQ号。
随后,骗子向王先生索要了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并着手引导其下载了一个远程操作软件。之后,王先生在对方的一步步诱导下,失去了对自己银行信息的掌控。最终,王先生的银行卡上竟然冒出了两条消费短信:10万余元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花”出去了。
所谓的诈骗分子其实是在黑暗网络中盘旋的饿狼,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到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并伪装成“腾讯微保”的客服,通过电话、微信、QQ等多种方式联系受害者,向其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要么当前的保险业务被迫续费,要么将面临巨额扣费,甚至会影响到征信。这种恐吓式的套路可谓是层出不穷,它们成功利用了老年人对网络和金融知识的薄弱,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骗子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引导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以此来窃取受害者的身份证、支付密码等关键信息,等于将安全网一层层拆解,最终导致资金轻易被盗。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骗子甚至会索要转账到一个“保证金”账号,声称可以帮助用户取消保险,结果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近期使用过微信支付或线上医疗服务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子女代为操作过保险业务的空巢老人,以及曾遭遇过保健品和收藏品诈骗的群体,都成为了骗子眼中最为香饽饽的目标。诚然,老年人的网络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他们纯真的信任也常常成为诈骗同伙的最大资本。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首先,牢记个人征信一律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与个人无权删除修改,若有人以此为名索要信息,则极有可能是诈骗。再者,“腾讯微保”官方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索要银行卡密码及验证码。遇到陌生电话,哪怕对方口中提到“关闭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这样的关键词,请一定保持警惕,切勿被诱骗。
另外,家人也要为老人开通“境外来电拦截”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以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如遇可疑情况,一定要及时保留证据,拨打110报警或咨询反诈专线。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特别需要我们年轻人的照顾与关注。对于网络诈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警惕的层面,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提高老人大众的防范意识。首先,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应该多和父母沟通,告诉他们如何辨别真伪信息,避免被骗。
可以利用每周的家庭聚餐时间,共同观看一些关于防诈骗的节目,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而对于老龄群体,则应该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一些基础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类课程,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他们明白,天上掉的不是馅饼,而是刀子!只有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自身的鉴别能力,才能更好地抵御诈骗分子的侵害。然后,大家一定要记得,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来电和消息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