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拍的00后·三下乡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子基层健康行
应用介绍
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讯(通讯员 金则徐)7月6日至12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青春护健康,爱心暖乡村”实践团赴湖南省临澧县芭蕉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优势,通过红色教育、健康服务、文化传承、敬老助老等系列活动,切实服务基层群众,在乡村振兴一线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首站来到临澧县文化地标——丁玲故居,开展“红色铸魂”主题教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认真聆听革命作家丁玲奔赴延安、以笔为枪投身革命事业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珍贵手稿、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同学们深刻感悟“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的文学力量。
“丁玲先生用文字唤醒民众,而我们作为新时代护理学子,要用专业技能服务人民。”实践团成员杨恒宇在参观后感慨道。这场沉浸式红色教育,为后续实践活动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实践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心设计“健康小课堂”系列活动,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服务。
在芭蕉社区,志愿者们采用“情景模拟+互动体验”方式,向孩子们传授心肺复苏术(CPR)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按压位置要准,力度要适中!”队员苏佳怡一边示范,一边耐心指导孩子们练习。此外,团队还开设口腔健康课,通过趣味实验演示刷牙方法;教授传统养生八段锦,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扩大服务覆盖面,实践团联合常德市爱尔眼科医院、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在社区中心设立义诊服务站。眼科医生为村民提供视力检测、白内障筛查等服务;中医专家现场把脉问诊,讲解养生知识,并针对农村常见病提供推拿、艾灸等理疗服务。
为增强乡村儿童文化自信,实践团创新设计“非遗漆扇制作”特色课程。队员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讲解,向孩子们介绍漆器工艺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在实操环节,孩子们亲手体验调漆、上色、拓印等传统技法,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
“看!我的扇子上有彩虹!”小朋友们自豪地展示成果。队员张娅表示:“非遗传承不仅要教技艺,更要让孩子们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实践最后一站,团队来到安福敬老院开展“青春暖夕阳”志愿服务。护理专业的同学们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讲解慢性病管理知识;同时,通过“倾听一小时”活动,陪老人聊天、读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据了解,该敬老院许多老人子女长期在外务工,精神关怀需求强烈。实践团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健康服务,更送上了温暖陪伴。
此次实践是常德职院技术学院护理学子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使命的生动课堂。从红色铸魂到健康守护,从技能普及到文化传承,从关爱儿童到温暖长者——青年们用专业与奉献在乡村一线书写担当。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为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