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标斯坦福”、“比肩加州理工”…中国这几所新型大学都开始招本科生了
应用介绍
作为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高等学校,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定位,短短几年时间,已跻身教育圈顶流。
以新型大学为办学目标的大学里,还有一所同样瞩目的大学,那就是宁波东方理工(暂名),计划今年在博士生的基础上招收本科生,令人期待。
在今天中美关系对国际教育形成冲击,海外留学受阻的情况下,它们将给国内学生和家庭带来哪些新的可能?
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联合钱颖一、陈十一、饶毅、潘建伟等7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信” 的推动下,西湖大学于2018年成立,施一公担任创校校长,目标是“5年内超越清北,15年内比肩加州理工学院”。
2022年,“西湖大学创新班”首届小规模本科试点招生,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共招收60名高二、高三学生;
去年高考,有超过700分的浙江考生放弃清北,奔着西湖大学而来,可见它在考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
办校第5年,施一公曾公开表示,学校已经在多个研究领域百余个学术方向走在前列,产出了30余项“世界首次”的重要原创突破,代表中国水平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如今,西湖大学已经从海内外吸引了一批顶尖科研学者,形成了一支以37名讲席教授为引领的国际一流师资队伍。
今年,在浙江省“创新班”招生试点的基础上,西湖大学将首次面向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等5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面向上海市开展综合评价招生。
继西湖大学之后,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也陆续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具有理工科特色的新型大学。
福耀科技大学位于福州,由著名企业家、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发起,首期捐资100亿,卸任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红校长”王树国掌舵,自筹建以来就备受瞩目,办学目标更是“对标斯坦福”。
创始人曹德旺,自身就拥有全球化经营背景和眼光,将福耀玻璃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在福耀科技大学的创办上,他同样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
他曾表示,60%的师资会从国外聘请,部分课程采用英文教学;并计划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企业家背景,也让这所大学拥有更多“实干基因”。曹德旺曾提出要“拆围墙”办大学,主张打破教育壁垒,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解决高等教育和产业脱节的问题
首届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均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正在审批中。
这所位于浙江宁波的民办大学,由宁波籍企业家、“芯片大王”虞仁荣设立的教育基金会,斥资460亿打造,同样定位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
创校校长是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陈十一,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新型大学管理经验,在招揽人才上也是不遗余力。
截至目前,学校已正式签约引进80名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教学科研负责人,包括曾任美国普渡大学数学系教授的陈敏、沈捷夫妇,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多媒体计算和深度学习领域先驱曾文军等。
在办学定位上,宁波东方理工立足全球科技前沿,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依托宁波以及长三角发达产业基础,学校在产学研上有非常大的优势。
自2022年起,学校与国内外顶尖高校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生。今年还计划招收1000名本科生,招生模式可能采用“高考+综合评价”的模式。具体招生细则还未公布。
福耀科技大学,更侧重工程技术领域,比如智能制造、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培养具有产业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
宁波东方理工,聚焦“新工科”,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绿色能源等,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培养项目较多,新型学科交叉、产学研优势明显。
那么,这些所谓的新型大学,相比传统高校,究竟“新”在哪里?它们正在哪些方面颠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
首先在招生上,新型大学往往有更多自主权、灵活性,采取“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模式,打破传统高考选拔的分数决定论。
比如,西湖大学“创新班”的招生,会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核,经过学校初试、统一高考,学校复试考核,最后择优录取。满足一定条件的高二学生,也可以破格报名。
这一选拔趋势也意味着,学生未来若想要申请新型大学,就要跳出刷题和应试,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热爱和优势,有长远规划的意识。
不过,福耀科技大学的首届招生,会采取传统录取方法。根据学校刚刚发布的2025招生简章显示,会根据在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且物理和化学为必选科目。
比如,西湖大学的本科生,大一主要是通识教育和数理化基础课程学习;大二开始接触学科交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专长自主选择专业。到了高年级,有条件的本科生,还可以选修博士生课程。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能力状况、发展意愿,去自由选择专业,打破传统的“按分数高低选专业”的限制。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曾提到, “我们绝不会强求让孩子去学他不感兴趣的,因为我们前提是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此外,我们的学院设置融合了新时代的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每一个学院都不只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领域。”
比如,西湖大学每年招收本科生人数不超过90人;同为新型大学的深圳理工大学,去年首次招生人数仅为120人,专业方向主要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迷你的招生规模,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资源,比如实行小班授课、强调小组讨论,通过小班教学、导师制、书院制,实现面向本科生的精英教育。
比如,西湖大学的“一人一策导师制”,每位本科生都会分配到一名博导担任导师,包括校长施一公也要亲自带本科生。本科生从入校起,就有机会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国家级、省级实验室的科研项目。
为了提升本科生的国际化视野,还会开展全员海外交流。去年夏天,西湖大学首届本科就全员前往杜克大学、加州伯克利、康奈尔等海外顶尖名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
在传统路径中,拿到博士学位至少需要10年时间,而如今在一些新型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本博连读的机会,即本科生直接被推荐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我们是本硕博八年制培养,打通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壁垒,然后一条大道摆在孩子们面前,他不会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焦虑,去内卷。因为你中间割断了以后,它会产生了很多不必要时间的浪费,而这个时光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来讲太宝贵了。”
对于有志于科研和深造的学生来说,本博贯通培养,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可以比同龄人更快一步拿到博士学位,进入科研核心圈。
当然,想要用8年时间跑赢传统的10年赛道,对学生个人和学校来说,同样充满挑战。这也意味着,学校要在本科生培养上更注重效率,帮助学生更早一步参与实验项目,积累经验,明确未来方向。
去年,深圳理工大学首届本科招生,就吸引了很多高分考生,最低录取分数624分,不仅甩开深圳大学,也赶超了985的华南理工;
上海科技大学作为更早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去年录取最低分为619分,也超越了很多985学校;
首先,新大学想要成名校,需要时间沉淀。新型大学,固然可以在全球招募顶尖人才,但是学术的传承、科研的创新,无不需要时间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目前新型大学可供选择的专业类别较少,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领域,以科研或者技术人才培养为导向,需要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长远规划。
不过也有看法认为,选择大学,本质是选择资源。考生与其在名校“垫底”,不如在新大学“领跑”,享受更多资源倾斜。
比如,重点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福耀科技大学,提出“校企共生”模式,与福耀集团、一汽、蔚来、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保障毕业生出路不愁;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发起人虞仁荣的韦尔股份,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毕业生可以优先进入半导体产业链(如芯片设计、传感器等方向);
且学校背靠长三角科技产业资源,周边有芯片、新能源、智能制造的产业集群,与华为、比亚迪、舜宇光学等企业探讨合作,未来可能设立定向培养项目(如“芯片设计班”);
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的西湖大学,与阿里巴巴、华大基因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学生提前接触产业项目.....
近二十年来,我国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办大学,已增至11所。相比传统大学,中外合办大学也属于“新型大学”。
因为天然具有国际化办学基因,中外合办大学一直被视为“不出国门的留学”,吸引了很多想要体验海外名校教学模式和全球教育资源的学生家庭,且毕业能拿到国内外大学的双文凭。
在招生模式上,中外合办大学也基本采用以高考分数为主的综合评价录取,但面向不同省份的招生政策有一定差异。
在录取门槛上,一些排名靠前的中外合办大学,也是竞争相当激烈,学生不仅要综合素质过硬、英语能力强,而且高考成绩基本在强211乃至中等985水平以上。
是选择中外合办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亦或是传统名校?做出选择的背后,需要学生和家庭有规划意识,并对未来大胆预判。
不管怎样,在时代浪潮的巨变里,越来越多新型大学的出现,也给国内高考家庭,以及考虑留学的家庭,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路径和机会。
未来,随着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兴起,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是否会被改写,那些低水平、没有特色的普通高校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