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中国实验室绿色技术学术报告会圆满闭幕
应用介绍
本次大会以“绿色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特邀多位业界专家,围绕着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绿色技术的新方法、新产品、新标准、绿色实验室管理新理念等核心议题发表专题报告。
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科学仪器被誉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和高端制造业“皇冠上耀眼的明珠”;而分析测试行业也是科技创新和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加快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的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7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绿色技术分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实验室绿色技术学术报告会在天津市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以“绿色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特邀多位业界专家,围绕着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绿色技术的新方法、新产品、新标准、绿色实验室管理新理念等核心议题发表专题报告。
吉林大学宋大千教授、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天津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李全、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李红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高峡研究员分别主持学术报告。
依据绿色分析化学(GAC)十二条原则,近十年分析化学家从样品前处理、绿色试剂、先进材料、检测仪器、检测方法、节能减排及废物处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此次大会,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仪器企业代表分享了在绿色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的最新成果。
在分析检测流程中,样品前处理往往决定着结果的准确性与效率。同时,样品前处理也是试剂等的消耗大户。因此,高效、绿色、安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最新进展是本次大会焦点。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多年来一直耕耘的复杂样品绿色分离分析研究新成果,并指出,复杂样品绿色快速制备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选择性、高灵敏、高通量、实时性、在线性、无损性等。对于实际复杂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样品基质会极大地干扰目标分析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的准确获取,从而限制SERS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山东大学占金华教授结合萃取和SERS的各自优势,构建了萃取—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联用技术,并以此发展了面向痕量新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法。吉林大学宋大千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研制的基于纳米材料的半自动微萃取技术、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微萃取技术、基于三聚氰胺海绵柱的涡旋辅助萃取技术等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此外,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段太成研究员介绍了样品绿色制备技术及蒸气发生元素分析应用,专注于前处理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的国产仪器设备企业——科技有限公司周宏莲介绍了绿色前处理的革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制造业领域持续深入推进节能降耗、绿色制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变革。科学仪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和高端制造业“皇冠上耀眼的明珠”,重视节能、环保方面的设计,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海洋研究员及其团队多年来的光电离质谱技术成果连续发表在分析仪器的顶级期刊,处于国际前沿。光电离在线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通用性好等特点,目前已在大气监测、小分子代谢物检测以及工业过程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李海洋研究员在报告中说到,光电离直接质谱是一种绿色分析技术,直接、原位、高通量是核心!海岸带受全球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胁迫,导致了海洋(化学)污染和(生物)生态破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海岸带环境特征污染物检测仪器、方法与技术等展开科研工作,支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李金花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基于功能材料的绿色样品制备、基于芯片技术的环境分析监测,通过对复杂样品的绿色制备及借助微小型化和自动化的分析监测装置,以应对生态环境(化学、生物、生态要素)监测、监视仪器研制与灾害预警的挑战。
此外,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大河内宏和介绍了基于成本与效率的开发理念而研制的Brevis GC-2050,其创新功能EcoIdling效率管家,让常规分析轻松实现节能效果,环境友好。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吕江川分享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及最新推出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N70,表示无需样品预处理的近红外光谱技术是绿色分析的新选择。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应用工程师余建龙介绍了ACQUITY QDa II质谱检测器、Xevo Absolute XR、绿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产品技术,其中,QDa II获得了My Green Lab组织认证ACT. 标签,强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同类竞品大幅节省能源。四川大学段亿翔教授介绍了团队多年来质谱仪器研发的成果及其应用案例,特别介绍了质子转移反应质谱具有不需要样品预分离、实时快速分析、分析通量大、维护成本相对低廉等绿色优势。
2008年国际实验室规划大会是全球实验室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首次定义“绿色实验室”框架。发布《实验室可持续性三原则》,即被动优化、主动干预、行为革命。2024年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源头,其绿色转型既是生态责任,更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李红研究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S-Labs认证、My Green Lab认证 、ISO 14001认证、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部分条款适用于实验室)等绿色实验室认证机构及发展现状。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绿色实验室评价标准等工作,发布了《绿色检测实验室评价指南 化学检测实验室,辽宁省地方标准(立项编号2023295)》、《绿色检测实验室评价 化学检测实验室,T/LAIA 01—2024》等指南及标准。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杨熙高工报告中分享了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数字化方案,该方案以CNAS认可准则和CMA评审准则为基本依据,聚焦质量管理与生产脱节、任务布置有去无回、资料难归档易丢失等实验室质量管理的9大痛点,为实验室一线人员减负,打造实验室体系管理要素全覆盖的共享技术质量负责人,提升验室质量体系管理水平和绿色运行效率,助力实验室行稳“质”远。
篇幅所限,本文只摘取了部分报告内容,还有聚焦科学仪器绿色再制造、数据驱动的工业微生物计算设计、低场核磁共振仪器新技术、新污染物筛查和毒效机制研究、绿色医学、日立基于3D荧光等技术的环境解决方案、天津市康科德的高纯色谱试剂绿色制造、欧波同的显微分析解决方案、安捷伦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托普赛尔的实验室智能化供气等精彩报告,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第五届中国实验室绿色技术学术报告会搭建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凝聚了国内众多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领域工作者的力量,绿色新成果纷纷涌现,有力促进了绿色分析技术的发展,培育分析测试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绿色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刘成雁教授在做大会总结的时候,表示绿色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共同方向,绿色技术分会将勇担使命,积极推动全球绿色创新体系,引领行业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