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推演台海冲突20轮兵推后美智库发现:有一点非常不可思议
应用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游戏设计的大BOSS就是大陆,“迷你工作坊”的创始人张少廉本人的政治立场也偏绿。
2024年12月,张少廉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我希望玩家能从游戏中感到赢的快感,并启发他们如何赢得胜利。”
然而,现实可不是玩游戏,更不是过家家。美国一所智库早就进行过兵推,并于2023年再次进行兵推,发现有一点非常不可思议。
2023年1月份,美国享有盛誉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英文代号CSIS)”主持的兵棋推演(wargame)发布了一款年度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北京若在2026年武力进湾,发动战争,在美国和日本双双介入、协防台湾的情况下。
三周左右,将会战败,台湾也好不到哪里去,会是惨胜,经济凋敝、民生崩溃。同时,美日军事力量也将严重折损。”
CSIS还述说,自己的这份兵推是近几年主持最大规模的模拟。在报告中,模拟一共进行了24次之多,分别包括美国、日本介入以及不介入等多种情况。
《华尔街日报》还补充写道:“CSIS的兵棋推演历时7个小时,分为红、蓝两队,包含地图、沙盘和复杂的电脑计算。”
根据报告的描述,最有可能发生的战争情景为:台湾部队虽然遭到的多轮轰炸,但凭借地理优势,还是能在滩头阵地建立防御工事。
像这样的兵推,不论是美国、台湾,甚至是日本、澳大利亚都进行过多次。用中国一句古话形容就是“纸上谈兵”。
不能说一点参考价值也没有,只能说是“赢学家”的自我意淫,或者是为还心存幻想的“势力”加油打气。
在CSIS的20多次兵推中,这所智库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点非常不可思议:必须提高美国精确制导武器的产量,不然不足以协防台湾,尤其是在反舰导弹方面,更应提前准备。
另外,“防部”下辖智库、“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的所长苏紫云也附和道:“乌克兰是地面战,但台海一定要登陆。
精确制导武器的产量不足,好像在各大研究院成为了共识,和CSIC持相同意见的还有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和“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并且,后两家智库发现这一问题的时间还要早于CSIS。
2023年4月份,“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和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在19日联合举行了模拟进湾的兵棋推演。
推演的结果显示,有必要全面武装台湾,同时美国必须提高远程导弹的产量以及企业必须为应对武装冲突带来的经济后果做好准备。
他还说道:“美国必须尽快解决价值190亿美元的对售,加强美台联合军事训练,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
另一名参与兵推的消息人士透露:“华盛顿如果不加强与该区域盟友的基地协议,美国就会损失惨重。此外,远程导弹的库存会迅速耗尽。”
其次,两所不同智库不太可能会暗中串联,但它们都提到了美国远程导弹库存不足,这一点恐怕属实。那么,美国的军工产业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台海一旦爆发战争,两栖登陆是肯定会出现的一种作战模式,这是由台湾的地理位置以及大陆的战略目标决定的。
进行两栖登陆,必定需要船只运兵、战车、坦克等。船只在海上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反舰导弹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假设台湾的反舰导弹足够强,足够多,或许会对的登陆造成麻烦。从这个意义上讲,台湾需要美国提供大量的反舰导弹。
近年来,反舰导弹在一些热点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大展拳脚,且多次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人们的目光转向了这种“熟悉的陌生武器”。
说反舰导弹“熟悉”,主要是和航母联系在一起。提起反舰导弹,人们的第一印象常常是“航母杀手”,攻击距离远、杀伤力大、机动性强、打击精准度高,甚至一发就能让航母丧失战斗力。
说反舰导弹“陌生”,道理也很简单。由于反舰导弹极其重要,各国对其具体参数一直讳莫如深,外界很难从公布的数据中全面了解反舰导弹的性能。
美国在反舰导弹的研制一直处于全球前列,从第一代采用涡轮发动机的“小斗犬”反舰导弹,到涡扇发动机的“战斧BGM-109E”,都体现了美国的设计理念。
和苏联(俄罗斯)“力大砖飞”,注重速度、突防的设计风格不同,美国在反舰导弹方面注重隐身能力和网络化作战,从而实现低成本的高精度打击。
目前,美国现役反舰导弹主要包括“幼畜”、“捕鲸叉”、“海军打击导弹”以及“战斧Block4”和“标准-6”反舰导弹。
除了“标准-6”,其飞行速度达到了高超音速标准,其余的反舰导弹都是亚音,这也体现了美军在速度上的不足。
这类的反舰导弹一般采用小型的涡扇发动机,弹体相对较轻。比如说最大射程为480千米的反舰导弹弹重一吨、弹长4.26米;而射程相似的俄罗斯超音速反舰导弹“缟玛瑙”却达到了3吨重。
在末端攻击阶段,鹰击-21的速度可达十马赫,约等于每秒3400米。极速飞行的反舰导弹使得现役的反导系统几乎无法形成有效的拦截,真正抵达了“世上武功,唯快不破”的境界。
美国反舰导弹的质量不但被中国超越,就连数量也出现了问题。2025年6月份,五角大楼突然宣布暂停向乌克兰交付部分军援武器。这份消息让欧盟盟友大为震惊,也引起了各方质疑。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反舰导弹等远程导弹的稀缺主要是源于对外提供太多。美国《》报道称:“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数百枚远程导弹,包括AIM-7和AIM-9空对空导弹。”
此外,在对抗胡塞武装的过程中。美军需要频繁发射昂贵的防空导弹拦截胡塞武装的廉价无人机,让部署在红海地区的美军导弹驱逐舰弹药消耗巨大。
在空袭胡塞武装的行动中,美军使用了大量从舰艇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AGM-158空对地导弹。
负责生产的雷神技术公司年产能只有区区的“几百枚”,而且这些产品还不能全部提供给美国国防部,订单客户还有其他14个盟国。
曾有学者估计,要想击败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反舰导弹必须要达到数千枚之上,才能够满足战场的需要。但按照目前年产能几十枚的速度,恐怕至少花费十年左右的时间。
比如美国一直在亚洲集结各种反舰武器,在2024年4月,美国陆军在菲律宾的一次演习中部署了新型“台风”机动导弹电池。
“台风”相对容易生产,利用大量库存。如此一来,就可帮助美国及其盟国在中国遥遥领先的导弹竞赛上迎头赶上。根据政府的军购文件,未来五年,美国会购买800多枚SM-6导弹。
尽管美国政府制定了计划表,但受限于强大的军工复合体,能否完成任务,实在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即便拥有了数量足够的反舰导弹,就一定能击败吗?这也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