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院

青岛退役军人周国栋:返乡开民宿 焕新老宅引客来

青岛退役军人周国栋:返乡开民宿 焕新老宅引客来

  • 发布:
  • 人气: 10
  • 评论: 0

应用介绍

  在崂山区仰口景区附近,有一座老宅改造而成的民宿,石板路蜿蜒其间,院中小径旁花草相映,处处透着“返璞归真”的温情。这座名为“乡涧一宿”的小院,“掌柜”的是退役军人周国栋。从某部战士到校园里的国防教育辅导员,再到如今的民宿创业者,1993年出生的周国栋始终以军人的赤诚与坚韧,在人生的不同赛道上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热血华章。

  从小怀揣从军梦想的周国栋,在2011年冬季来到了军营,成为了北京某部的一名战士。在部队的5年,是周国栋青春中最深刻的淬炼。服役期间,他先后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员等荣誉以及多次嘉奖。

  2016年退役后,周国栋选择投身国防教育事业。他先是在青岛恒星学院工作近两年,随后回到母校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当时学校正在争创国防教育示范校,需要退役士兵负责学生管理和国旗护卫队建设。”周国栋从零开始组建团队,带领平均年龄16岁的学生国旗护卫队,完成了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升旗任务,此外,周国栋带领学生在山东省国防教育大赛中斩获中职组第一名。

  “看着学生们从青涩到挺拔,像军人一样严守纪律,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周国栋说。2023年,在周国栋的带领下,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获评“国防教育示范校”的中职学校。

  周国栋的老家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仰口景区附近,爷爷留下的宅基地闲置了20多年。“小时候在这里住过,对院子有很深的感情。”周国栋告诉记者,看着村里不少老宅荒废,他心里总觉得可惜。2023年,周国栋决心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为此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返乡开了一间民宿。

  “起初,很多人不看好,说院子太小,投入可能收不回来。”但周国栋有自己的坚持:“这不是单纯的投资,是想把老家的根留住。”为了节省成本,他和父亲一起动手,从前期的破拆、垃圾清理,到后期的管道改造、庭院装饰,几乎亲力亲为。“地面要往下挖 30厘米铺地暖,底下全是大石头,我和父亲一点点凿开、清运,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周国栋说。

  为了设计出既有乡土气息又符合现代需求的民宿,周国栋特意跑到贵州、云南考察,看当地民宿如何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结合。“云南的院子讲究‘一步一景’,贵州的老宅保留了木构原貌,这都给了我启发。”他没有请专业设计师,而是和做设计的朋友线上沟通,凭着一张平面图和脑海中的构想,边施工边调整。“洗手间要干湿分离,厨房要保留农家灶台的感觉,房间窗户要能看到远处的山景……”这些细节,他都反复琢磨。

  院子里的每一处装饰,都藏着周国栋的巧思:栅栏是他和父亲亲手钉的,地上的石子是从市场买回后自己铺的,墙角的花草是根据崂山气候精心挑选的。“以前这里种着樱桃树、山楂树,为了让客人能看到山景,我忍痛移走了,改种低矮的花灌木。”8个月的时间,老宅从破败不堪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两间客房温馨雅致,厨房连着小院充满烟火气,院子里的石板路通向后花园,躺在房间的床上能看到远处的山景。

  创业路上,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扶持政策给了他关键助力。“退役后一直关注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微信公众号,了解到有创业贷款政策。”周国栋告诉记者,他通过街道的“红色帮办员”对接,提交了相关材料,不到一个月就办好了3年20万元的免息贷款。“这笔钱帮我解决了问题,还省了近2万元的利息。”周国栋表示,王哥庄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解读政策,帮他协调各个部门,让他感受到了“退役军人创业不是孤军奋战”。

  2023年底,“乡涧一宿”民宿正式开业。小院虽只有两间客房,却处处透着家的温暖:空气能地暖保证冬季温暖,厨房提供厨具方便客人自己做饭,院子里的烧烤架能满足聚餐需求。“我想打造的不是标准化的酒店,而是像朋友家一样的地方。” 周国栋在抖音和视频号上记录改造过程,逐渐积累了一批粉丝,不少客人看了他的视频,专程来体验这份“手工打造的田园生活”。

  走进“乡涧一宿”,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净”——地板擦得发亮,床单被褥平整如新,连厨房的调料瓶都摆得整整齐齐。“这是部队里养成的习惯,内务标准刻在骨子里了。”周国栋表示,在部队时每天检查卫生、整理内务,如今经营民宿,这份严谨变成了对服务的极致追求。

  “客人几点到?有没有老人小孩?要不要准备婴儿床?”这些细节周国栋都会提前跟客人确认。冬季,他会提前两小时打开空调,调整到适宜温度;夏季,他会提前在小院点好驱蚊香……“以前在部队保障活动,要预判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现在做民宿也是一样,得站在客人的角度想需求。”

  这种“预判思维”,让周国栋的服务总能超出预期。有一次,一对老年夫妇来住店,老太太腿脚不便,他提前在门口帮忙拿行李,还准备了便携坐凳;有客人想体验农家生活,周国栋便带着去后山挖野菜,教他们辨认崂山的草药;冬天客人来住,他会准备好铜锅火锅,围炉聊天的氛围格外温馨。“很多客人说,在这里住像在亲戚家一样自在,这是我最想听到的评价。”周国栋表示,他的客户大多是家庭游客或喜欢安静的游客,回头客占比很高。有位客人每年来青岛,都会住在这里,说“院子里的青蛙叫,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夏天”。周边民宿老板们表示,周国栋的小院“自带流量”。其实这份流量,源于他把军旅生涯中的“大事标准”,落实到了民宿经营的“小事”里。“部队教会我,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铺床叠被、打扫卫生、解答疑问,这些事做好了,客人自然会感受到诚意。”周国栋说。

  “很多人问我,放弃稳定工作后悔吗?”站在院子里,看着阳光下客人孩子追逐蜻蜓的身影,周国栋笑着摇头:“在这里,我既能守护老家的根,也能延续军人的价值,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周国栋的民宿书房里,挂着一面墙的照片,当中除了有他服役时的照片,还有他退役后参与公益救援的留影。“退役后,我总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救援队员这个身份让我找到了延续军人使命的方式。”

  2017年,周国栋通过战友对“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有了深入了解。这支由退役军人、医护人员等组成的公益组织,常年在崂山开展山地救援、水域救援,还参与过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加入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后,周国栋参与过几十次救援任务。“我们的队长也是退役军人,队伍管理像部队一样严格,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归属感。”最让他难忘的,是去年的一次夜间救援。一对夫妻在野山迷路,被困在半山腰,天黑后气温骤降,情况危急。周国栋和队友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作为先遣小组成员,他背着绳索在前面开路,脚下是湿滑的岩石,身边是陡峭的悬崖,只能借着头灯的光缓慢移动。“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到人。”找到被困者时,这对夫妻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周国栋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绳索固定保护,一步步将人护送下山。

  “第二天白天再去看那条路,才发现山坡很陡,感觉坡度接近70度,当时根本顾不上害怕,贴着岩壁双手双脚往上爬。”周国栋表示,救援结束后,被困者家属送来锦旗,上面写着“救命之恩,永生难忘”,那一刻他明白了这份公益事业的意义。如今经营民宿再忙,周国栋也从未缺席救援队的训练和任务。“民宿是我的事业,救援是我的责任,两者不冲突。”有客人知道周国栋的救援经历,会好奇地问起,他总是笑着说:“穿上救援服,我是守护生命的队员;脱下救援服,我是经营民宿的店主,但心里的那份责任感,从来没变过。”

  从一名战士到民宿创业者、公益救援队员,周国栋的人生角色在变,但军人的底色从未改变。他用5年军旅生涯的淬炼,在崂山的青山绿水间,筑起了一座有温度的小院,也筑起了属于自己的“新战场”。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