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共青团工作动态(2025年第14期)
应用介绍
“五一”期间,团五通桥区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牛华镇开展“麻辣滚烫,美味绽放”美食节志愿服务活动,以多元举措护航游客体验,全方位彰显五通桥文旅魅力。一是培管结合增效。提前统筹招募并培训60余名青年志愿者,采用“本地通”担任点位组长的管理机制,构建志愿服务全流程动态监管体系,实现响应迅速、服务标准的优质志愿体验。二是多方位暖心服务。身着统一马甲的志愿者遍布美食街入口、表演区及热门摊位,既当 “活地图”为游客指路,又化身“清凉使者”送上酸梅汤,织就夏日服务的温情网络。三是文化传承亮风采。聚焦美食、人文等桥乡独有的文化特点,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介绍牛华镇盐脉与美食传奇,以沉浸式讲解深化游客体验;依托微信公众号、桥通五州等平台广传故事,持续擦亮“桥小青”志愿品牌,彰显五通桥青年热忱服务的时代风采。
五一假期期间,团沙湾区委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多措并举保障游客出行体验,全面展现沙湾区文旅形象。一是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服务效能。创新采用“团委+点位小组长”的二级管理模式,通过“早培训+晚总结”的工作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50余名志愿者在岗期间服务规范、响应及时。二是精准设置岗位,拓展服务内涵。在全区重点景区和交通枢纽设置5个志愿服务站点,分别设立向导咨询、景区服务、“红领巾”讲解员等特色岗位,累计服务游客5500人次,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三是强化品牌建设,扩大宣传效应。整合新媒体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提升“郭小沫”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展现沙湾青年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团夹江县委联合牌坊社区推出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通过科技实践与人文体验相结合的创新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一是创新融合教育模式,激发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以“5G上珠峰”等沉浸式科技实践为切入点,结合红色主题团课(如“五年计划里的中国步伐”),通过极地实验模拟、历史书信体验等具象化场景,深化青少年对科技强国和红色基因的双重认知,培育攻坚克难精神与时代使命感。二是跨学科实践赋能核心素养,贯通传统与现代。设计STEAM融合项目(如桥梁工程、古法造纸),打破学科壁垒,将力学、光学、化学与非遗工艺结合,同步提升工程思维、创新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通过龙舟模型、自制相机等实操任务,实现“知识-应用-创造”闭环学习。三是数据化团体活动推动健康教育,强化协作价值观。依托运动手环实时监测、绳网接力等数据化团体训练,将健康理念可视化;通过桌面冰壶“战略联盟”等协作游戏,以分工指挥、实时反馈机制传递团队信任与责任意识,让竞技活动超越胜负,转化为健康自主管理和集体凝聚力培养载体。
沐川县委组织部、纪委监委、团沐川县委联合举办“五四青‘廉‘薪火传 奔跑实干正青春”主题演讲活动,共17名青年选手参赛。一是思想引领强根基。比赛围绕“青春”“廉洁”“实干”三大关键词,17名选手结合岗位实际,以鲜活案例和深刻感悟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进一步强化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廉洁文化氛围。二是人才发掘树标杆。通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涌现出多名理论扎实、表达出众的青年骨干。三是成果转化促实践。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达到了“以赛促学、以廉润心”的预期目标,为青年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有效推动廉洁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五一期间,国网乐山供电公司青年突击队坚守苏稽古镇保电一线。一是“一站一责”跑出先锋速度。突击队队员主动担任古镇充电站“应急站长”,建立充电桩健康档案,24小时监测桩体温度、接口绝缘状态,配置“15分钟应急响应圈”,以“零隐患”标准护航游客绿色出行。二是“空天地”巡检彰显科技力量。青年技术团队创新融合无人机巡检、智慧监控和人工特巡,运用红外成像技术精准筛查桩体过热、电缆过载等隐患,节前共完成5轮设备体检,整改接触不良等6处问题。三是“三级响应”传递民生温度。青年服务队开通“6312345”热线直通车,建立“电话接单-视频指导-现场处置”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微信群实时对接需求、动态监控负荷,整改私拉乱接隐患11处,发放安全手册100余份,让用电服务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