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两岸大学生文创展广州开幕
应用介绍
近日,“粤台学子中华情”系列活动之“融·合”两岸大学生文创作品交流展开幕式在广东华侨博物馆举行。本次交流展以“融·合”为主题,面向海峡两岸10余所高校学生以及海外高校的台籍学生征集作品,共收到两岸学生作品200余件。
此次展出其中82件优秀作品,设“两岸共融·设计对话”“非遗活化·智创新生”两大板块,展期为一个月,在广东华侨博物馆线下展出的同时,将通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广东华侨博物馆、粤台学子中华情等公众号及两岸媒体进行线上展示。
据悉,展览开幕前夕,40余名台湾高校大学生和青年代表受邀参加了“文化焕新・共筑未来”粤台学子中华情AI+非遗创新工作坊活动,与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同学一起,在广州、东莞、深圳进行了参访交流,以“AI +非遗”开启跨越海峡的文化传承对话。
“我们参考泡泡玛特的样式,在服装和配饰的部分融入中山装、旗袍、醒狮等中华文化传统元素,同时结合粤剧妆造,创作出‘粤乐’和‘粤悦’一男一女两个Q版人物IP。”来自台湾的蔡雅庭介绍,她先使用即梦AI生图 *** 成玩偶的外形,然后由大陆同学进行上色和添加表情,“我觉得和大陆同学合作得很愉快,他们修图技术又快又好,画出来的表情都很灵动自然,有机会想向他们再请教。”
来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吴雅菲是之一次与台湾同学合作,她很享受与台湾同学交流创意的过程,“提起两岸交流,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两岸传统美食,在讨论中,我们还了解到两岸方言中的‘仔’都有小朋友的意思,于是我们便抓住这些共同点,设计出了‘虾饼仔’的公仔形象。”在她看来,这样的创作交流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让大家在了解对方生活的过程中,愈发深切地感受到两岸文化本就同根同源、一脉相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爽表示,本次展览以文创为桥,以青年为媒,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根脉的“延续”,创新未来的“延展”和两岸情谊的“延绵”,生动呈现两岸青年共同守护的中华文化薪火,共同筑牢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为两岸融合发展奠定基石,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作为扎根岭南、深耕职教近百年的高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率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非遗学院——广东轻工非遗学院,将职业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深度融合,在非遗技艺当代演绎、数字活化应用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职教赋能文化传承”的特色路径。
“粤台学子中华情”系列活动开展11年来,覆盖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创新创业、文化艺术等领域,岛内近百所高校近千名台湾学子,与广东青年携手同行,足迹遍布全省21地市70余区县。本次交流展作品涵盖两岸包括非遗、传统民俗和传统工艺经典“符号”:舞龙、舞狮、潮汕英歌舞、青瓷、扎染、折扇、佛山木版画、妈祖、三山国王等都被两岸青年用AI赋予全新的表达形态与数字生命。
主办方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两岸青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携手共同努力,传承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基因,厚植中华民族根脉情谊,倡议两岸青年更加坚定做中华根脉的“传承者”、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践行者”、共创美好未来的“贡献者”,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用青春搭建两岸连心桥,在时代洪流中书写属于两岸青年的华彩篇章。
本次展览由广东海外联谊会主办,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广州台湾青年之家承办,得到多所文化艺术、教育及产业机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