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学三位教授获2025年“科学探索奖”
应用介绍
黄小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科技部重点研发青年首席,入选多个国家高层次人才专项。2009-2015年,黄小强在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硕连读,导师焦宁教授;2019年于德国马尔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Prof.EricMeggers;2019-2021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ZhaoHuimin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入职南京大学以来,在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交叉领域,创制了特色的光酶/电酶催化体系,实现一系列手性分子的不对称合成,突破了天然酶催化的边界,相关成果以最后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Nature(3篇),Nat.Catal.(3篇)等期刊,曾获得“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达摩院青橙奖”等荣誉和奖励。
黄昕,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Science、NationalScienceReview、ScienceBulletin、NatureGeoscience、NatureCommunications、ScienceAdvances、PNA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引用一万余次。研究成果被列为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被美国ScienceNews、NatureChina、英国物理学会环境网等国际科学新闻机构作亮点报道,入选中国百篇更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成果巡礼、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等。先后担任NationalScienceReview、ScienceBulletin、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Atmospheres、MeteorologicalApplications编委等多个学术 *** 。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24)、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2018),“江苏青年五四奖章”(2024)、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019)和“巾帼建功标兵”(2020)等荣誉奖励,获国家杰出青年(2023)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9),2022年起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谭海仁,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23)、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8)、江苏省“双创人才”及“双创团队”领军人才,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4)、中国青年科技奖(2024)、江苏省模范教师(2024)、全国工信系统劳动模范(2025)、江苏青年五四奖章(2023)。2008、2011和2015年先后从中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2018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硅基太阳能电池及新型高效低成本叠层太阳能电池,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世界纪录效率多次被业界权威的“Solarcellefficiencytables”收录。在Science、Nature、NatureEnergy、Adv.Mater.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2万余次,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等。担任《CommunicationsMaterials》、《JournalofSemiconductors》、《SCIENCECHINAMaterials》、《ScienceBulletin》等期刊编委,《Nanophotonics》、《AppliedPhysicsLetters》等期刊客座编辑。积极践行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产业化,创建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公司【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建立全球首条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线MW钙钛矿光伏量产线,推进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这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 *** 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且可以自由支配,是目前国内金额更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