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中心

“惊雷-1”首次亮相外媒:中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崛起不再是理论

“惊雷-1”首次亮相外媒:中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崛起不再是理论

  • 发布:
  • 人气: 8
  • 评论: 0

应用介绍

  中国阅兵结束几天后,美国的“The Word Zone”等多家外媒慢慢回过味了,直言:中国首次公开的“”空基核导弹,不仅仅是一件新式武器,更是这个国家作为军事超级大国崛起的确凿证据,不再是理论,而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三年前,一张轰-6挂载未知型号导弹的模糊照片曾在军事论坛引发猜测,被暂时称为“空基版鹰击-21”。

  分析指出,“惊雷-1”的正式亮相,标志着中国空基核打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它不仅延续了东风-21系列的成熟技术,更针对轰-6的搭载环境做了深度优化。

  采用入门级高超音速双锥体设计,使其突防成功率超过80%,远超现役任何反导系统的拦截能力上限。

  而其6000公里的射程,配合经过运油-20加持的轰-6N,意味着中国空军首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洲际战略打击能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惊雷-1”的出现恰好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核武库规模的关切。此前有分析认为,中国核弹头数量与载具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而空射核导弹的成本远低于陆基或海基洲际弹道导弹,这使得大规模部署成为可能。

  军事专家表示:“‘惊雷-1’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核力量扩充方案,它既具备洲际打击能力,又避免了陆基导弹的高昂成本和地理限制。”

  从战略层面看,这款武器的部署将彻底改变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轰-6N搭载“惊雷-1”后,可在绝对安全空域对第二岛链内所有关键目标实施打击。

  “惊雷-1”意味着,中国不再依赖固定的发射井或有限数量的战略核潜艇。轰炸机+空射导弹的组合,具备前所未有的机动性与隐蔽性。

  展望未来,“惊雷-1”可能只是中国空基核力量建设的起点。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发展“惊雷”系列导弹,未来可能出现射程更远、突防能力更强的型号。

  《亚洲防务安全》近日报道称,巴基斯坦早年间公开的“泰穆尔”空射巡航导弹,正成为南亚局势中不可忽视的新因素。

  过去,巴空军依赖老旧的幻影战机搭载RAAD导弹执行核任务。平台落后、突防能力存疑,在面对印度不断现代化的防空体系时越来越吃力。

“惊雷-1”首次亮相外媒:中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崛起不再是理论

  它使巴基斯坦拥有了可靠、低成本、可自主生产的空基核打击力量。尽管它的技术层级远不及“惊雷-1”,但逻辑一致:通过空射导弹弥补战略短板,建立可信的威慑,被称为“迷你版惊雷-1”。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泰穆尔”的反舰能力限制了印度海军在 *** 海的行动自由。印度航母必须保持在距巴海岸至少300公里外的水域——这在战时是致命的限制。

  “泰穆尔”能被迅速研发并整合上枭龙,背后离不开中国的技术支持。枭龙战机本身即是中巴合作的产物,其武器系统兼容性与升级潜力远超巴基斯坦此前所有机型。

  而从更大视角看,“惊雷-1”和“泰穆尔”代表的是非对称战略的成熟:不再追求与对手在同等维度上军备竞赛,而是用灵活、低成本、高效能的武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它为未来的轰-20隐身轰炸机铺平了道路,真正成熟的空基核力量还在后面。中国将继续推动核力量结构的多样化与灵活化,以应对大国竞争背景下更复杂的战略环境。

  印度再也不能假定自己能在之一波打击中彻底消灭巴基斯坦的核反击力量。空射巡航导弹+枭龙战机的组合,使巴方具备了可靠的二次打击手段。

  而这两款武器也预示着一个更广泛的趋势:越来越多国家将发展空基远程打击能力,作为提升威慑力的关键路径。

  而巴基斯坦的“泰穆尔”则提醒我们:战略平衡的转变,往往始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武器。它们不一定更先进,但一定最合适。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