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区

开源之花的摇篮社区成长之路

开源之花的摇篮社区成长之路

  • 发布:
  • 人气: 6
  • 评论: 0
标签:

应用介绍

  当前我国所处的数字化时代几乎都是由开源代码所构建的,包括操作系统、 Web浏览器和数据库。伴随着开源运动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中国的开源社区发展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如大家耳熟能详的openEuler、openAnolis、openHarmony、openKylin等等。

  十几年前,很多人认为“开源=Linux”,因为当时的Linux操作系统、桌面办公软件(GNOME、OpenOffice)和浏览器(Mozilla)作为开源项目的主战场,掀起了之一波开源浪潮,随着开源项目规模的不断壮大,开源社区也从国外逐步走入国内。

  我国的开源社区起初以Linux爱好者为主导,最早出现于1998年,但这时的国内开源社区最多为个人爱好者兴办,社区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正因此中国之一代社区的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大多在历史长河里销声匿迹,而这些兴趣爱好者却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Linux精英。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开源的项目和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从数据库到中间件、从前端到后端、从编程语言到编译器,从物联网到微服务、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开源的技术和项目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如Docker、Nginx、Kubernetes 、 Apache APISIX、Apache SkyWalking、TiDB 等,覆盖到IT全线年起,中国第二代开源社区出现,在吸取上一代社区运营的教训后,第二代社区的典型特征是更加聚焦、更加务实,通常是围绕一个公司的特定产品,且该公司作为社区的唯一或更大赞助商,这类社区有龙芯俱乐部、OpenEuler等,这些社区的发起团队普遍具有全球开源视野,有意识地吸纳开源布道者、市场专业人士和法律专业人士成为社区的骨干人员,社区文化逐渐辐射开来,社区发展更加有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AI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开始涌现大量开源项目的开发者,国内开源社区也进化到第三代。典型代表包括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中国社区、木兰开源社区、GitCode、确实(Trustie)开源社区、Openl启智开源社区等。

  第三代社区的典型特征是在社区运营和管理上更加中立和平衡,且社区内包含不同来源的众多开源项目。目前中国第三代开源社区仍然在起步阶段,在开源治理、社区运营等方面稍显稚嫩,能够坚持中立立场,平衡诸多赞助商之间以及与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吸引开源治理专家、培养社区运营骨干是第三代社区当前面对的主要挑战。

  服务型社区指具备开源代码、项目孵化、开源治理、媒体传播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社区,其它垂直小众社区也在该社区平台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GitCode是专业开发者社区CSDN推出的开源项目协作管理平台,GitCode提供了开源代码托管、开源教学、开发云、开源百科等服务,通过打造符合中文开发者使用习惯的开源项目协作产品,推动国内开发者学习开源、参与开源、贡献开源,助力中国开源产业的创新与繁荣。

  GitLink(确实开源)是CCF官方指定的开源创新服务平台,它为我国创新型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南,支持了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可信软件生存,为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启智社区、ARM绿色计算社区、云计算与大数据木兰社区、科技委可控开源创造行动洪山社区等的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我国关键领域开源社区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虽然我国开发者规模庞大,但在基础领域原创性还远远不足,体现在中国开源社区中,就是主动贡献的开发者比例较少,社区主要面向服务项目的推广布道和提升开发者应用学习为价值。通过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跨越十二年的两次开源社区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出当今国内开源社区发展有以下特点:

  。大多数门户型社区正从资源型向服务型转变,他们具备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部分领先的门户型社区已经具备与国际知名开源社区和开源基金会对接合作的能力,其中CSDN开发者社区和Gitee社区正在制定全球化发展战略。近年来,中国的项目型社区数量虽有增加但占比依然较少,项目型社区整体发展有所起色,得益于具有前瞻性的科技企业推动,其中除少数知名科技企业外,但多数项目型社区背后的主导科技企业开源底蕴不足,开源治理和社区运营乏力,因此也有部分项目社区试图通过项目捐赠等形式融入门户型社区,试图突破发展的瓶颈。

  源的力量已经被足够重视,特别是20201年开源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更多的行业巨头开始布局开源体系,但开源社区若想持续发展,那么开源能否赢利?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吗?可实现商业价值吗?为什么要开源?怎样开源?全球开源企业如何实现赢利?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仍待我们继续探索。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