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白皮书

一二线%增长西南西北餐饮增速领跑全国

一二线%增长西南西北餐饮增速领跑全国

  • 发布:
  • 人气: 5
  • 评论: 0

应用介绍

  2025年餐饮行业进入慢增长周期,一二线城市餐饮门店呈现收缩态势,下沉市场成为今天中国餐饮大盘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西南西北餐饮门店增速位居前三,成为全国餐饮行业的重要增长极。连锁化率稳步提升,万店品牌和单店品牌两头发力,地方餐饮突围、消费分层与烟火经济兴起,供应链重构与垂直整合,向内要效率、向外抢增量……新环境下,南城香创始人说:别被卷吓住,多逼自己就能找到出路。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3.6%。

  同时,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6日,上半年全国餐饮新增数量达到159.9万家,同比2024上半年的134.5万家增长18.9%。

  但另一方面,从近三年餐饮行业的收入与同比增长情况对比来看,也不难发现,2024年上半年开始至今,全国餐饮收入悄然结束高速增长期,增速明显放缓,正式进入了“慢增长周期”。

  西南、西北餐饮市场在2025年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各品类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积极创新求变,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

  作为西南餐饮的传统支柱,火锅品类在2025年呈现出存量优化+细分突围的双轨发展。沙利文发布的《2024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根据细分赛道划分火锅行业,川渝火锅的市场份额高达66%,远超排在后面的北派火锅和粤式火锅。

  而川渝火锅的内卷式增长已几近触及天花板,需要品牌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创造。目前,场景创新、供应链降本等,是川渝火锅品牌打破内卷的主要方向。

  之外,西南地区串串火锅门店占比全国更高,达24.3%。从省级行政区来看,四川、陕西、河南的串串火锅门店数占据了前三。除传统的川渝类串串之外,还有旋转小火锅、砂锅串串、泥锅串串、围炉串串等多种形态。部分品牌为了差异化突围,将“鲜切现串”“现切现穿”作为宣传点,甚至还在品牌名称加上了“鲜切牛肉”“现切牛肉”等字眼来强化这一标签。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4年起,以贵州酸汤、云南酸汤和海南糟粕醋为代表的酸汤火锅热度持续攀升,各细分赛道均涌现了一批代表品牌,如王奋斗贵州酸汤牛肉火锅、滇牛云南酸菜牛肉火锅、太琼糟粕醋·海南酸汤火锅等。而山野火锅的兴起,也带动云贵特色食材走向全国。

  在火锅赛道中,除了西南市场的火热,西北市场也不甘示弱。截至2024年末,西安在营火锅门店达8287家,火锅密度达5.12(每万人拥有火锅门店数),成为继川渝之后极具爆发力的火锅产业带。火锅店数量三年暴涨137%,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西安也涌现出一批本土火锅品牌,如趴火锅、羊荘胡同、蜀仟串、袁山山、锦翔炝锅鱼等。这些品牌结合本地特色,推出创新菜品,如“肘子肉夹馍”“油泼辣子饺子皮”“陕西风味麻酱凉皮”等,将陕派风味与火锅融合,深受消费者喜爱。西安火锅注重创新,将传统陕菜与火锅结合,推出“葫芦鸡锅底”“肉夹馍火锅套餐”等特色产品。同时,火锅与文旅结合,如赛格国际的火锅店成为游客打卡热点,夜间经济中火锅贡献显著。

  之外也有不少本土火锅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脱颖而出,如赵九记以“三无店”(无繁复装修、无过分服务、无添加剂)定位,一年开出200多家门店;串士多以回转小火锅模式,人均消费低至9元,吸引年轻消费者。

  除了传统川渝火锅,铜锅涮肉、炝锅鱼火锅、转转小火锅等特色品类也占据重要地位。在西安铜锅涮肉馆超700家,以新鲜牛羊肉为特色,成为本地人和游客喜爱的美食之一。

  2025年,中国烧烤赛道呈现“规模扩张与结构性升级并存”的特征。据红餐大数据预测,烤串市场规模将突破1660亿元,门店总数超33.6万家,其中华东、西南、华南地区占比达55%,“北串南下”成为渠道扩张新趋势。

  西南地区烧烤门店数量占比全国总门店数的14.2%,且增速较快。随着消费市场的下沉和夜经济的推动,乐山烧烤、宜宾把把烧、西昌烧烤以及傣味烧烤等地方特色烧烤,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吸引了更多消费者,成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符号。部分烧烤品牌尝试与其他业态融合,如“烧烤+露营”“烧烤+文旅”等,拓展消费场景。同时,一些品牌推出预制烧烤食材、调味料等产品,满足家庭消费和外卖需求。

  据数据显示,西北区域的烤串门店数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达11.5%,位居全国之一。西北烧烤以牛羊肉为主,搭配红葱、辣椒、香茅草等特色调料,口味重、分量足,体现西北人的豪爽性格。如陕西的烤羊肉串注重羊肉与脂肪的搭配,甘肃的羊肉串使用手工碾制的辣椒面,保留粗粝口感,青海的烤羊肠、烤羊肚等特色菜品也独具风味。同时,新疆的红柳木穿肉、馕坑炉,甘肃的明火烧烤等器具和烹饪方式,赋予了烧烤独特的烟熏香气和风味。

  西北本土代表性烤肉品牌有:叁宝烤肉、哈力家西北烤肉、小杨烤肉、秦炉烤肉小竹签烤肉、水浒烤肉、北木男烤肉和酒、大漠烤肉等,地域特色风味逐步走向全国。

  近年来,随着地方美食全国化进程加速,粉面从街头巷尾走向品牌连锁,从县域小城走向全国市场,甚至走向世界。

  据企查查数据,2025年上半年粉面企业注册量为5.8万家,企业存量达到96.5万家。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粉面门店数量已超过100万家。

  从增长率上看,2025年Q1面馆在西北地区增长14.2%,西南地区增长10.1%,面馆品类整体发展向中西部及北部倾斜。其中面馆在各线级市场门店数量均有小幅增长,尤其在下沉市场增长率超过20%,但是粉店仅在下沉市场有10%的增长,一、二线市场呈现萎缩。

  重庆小面、热干面、新疆炒米粉、兰州牛肉面、柳州螺蛳粉、南昌拌粉、广东肠粉、过桥米线、湖南米粉、苏式面、陕西油泼面、潮汕粿条、本帮面、生烫牛肉米线等话题在抖音平台上的播放量均超过了1亿次。

  浇头创新是粉面品牌丰富产品口味、打造差异化的关键。据红餐大数据,2025年1月至6月,样本品牌推出的粉面新品中,推出浇头新品的占比超过八成。

一二线%增长西南西北餐饮增速领跑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新鲜、健康、烟火气的饮食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地方小炒的频频出圈,不少粉面品牌借鉴小炒“现点现炒”的烹饪模式,推出了现炒浇头粉面产品,以提升产品的价值感与消费者体验。

  陕西作为中国面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面食。单从地域上分,知名的就有关中的biangbiang面、油泼面和臊子面,陕北的羊肉面、剁荞面,陕南的汉中梆梆面、安康蒸面等;甘肃的牛肉面,新疆的炒米粉等,这些特色面食成为地方文化符号,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古觉面片、汪茂元羊肉面、陈香贵、张啦啦、马记永、老碗会、大师兄、花小小新疆炒米粉等一众西北粉面品牌,借助品类优势、资本和标准化的运营模式,持续走向全国。

  作为这两年西南地区跑出的黑马,云南米线不仅门店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开始走向细分化,小锅米线、过桥米线、生烫牛肉米线等单品逐渐发展成细分品类。蒙自源门店规模突破2000家,乔杉杉生烫牛肉米线家门店。米线赛道正在经历“专业选手淘汰业余玩家”的急剧洗牌期,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组织力、效率模型形成了碾压性优势,粉面餐饮“有品类无品牌”的时代一去不返。

  2024年中国内地餐饮市场规模达55000+亿元,2020–2024年CAGR 约9%,其中中式餐饮为市场主力,2024年中餐市场规模为36000+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至2028年将增长至53000+亿元,2025–2027年年均增速有望维持在10%左右。

  中餐行业虽具庞大基盘与增长潜力,但长期受制于“标准化难”与“连锁化+客单价矛盾”两大核心困境。如今,行业正通过中央厨房、炒菜机器人等方式突破出品瓶颈,同时借助冷链物流与数字化系统提高门店复制效率与运营韧性,推动大众中餐加速走入“能复制 → 能规模化”的连锁发展新阶段。

  中餐连锁发展进入“百店+”新周期。西南地区作为川菜的发源地,是川菜门店最为集中的地区。截至2025年8月1日,成都、重庆两大城市的川菜门店均超过16000家。

  川菜行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化程度低、消费者存在偏见、高端化存在挑战、人才短缺、消费者口味挑战、文化标签挖掘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

  近年来,四川省出台多项政策全方位支持川菜行业发展。仅在今年,《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于5月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将开展川菜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壮大一批领军企业,支持川菜重点企业“上台阶”“上榜”“上市”;6月,《四川省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7年“全省餐饮收入突破4200亿元”的目标,进一步强化了川菜作为餐饮业核心的增长引擎作用。川菜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菜系,一直是中餐国际化的“排头兵”。在中餐出海的大潮下,川菜企业也在探索海外市场。

  相比川菜,陕菜的发展差距显著。在全国餐饮市场份额占比不足3%,远低于川菜(18.7%),头部品牌市场估值更高不足10亿元。陕菜口味偏淡,且80%的老字号依赖传统“师傅带徒弟”模式,菜品稳定性不足。消费者对陕菜的认知多停留在肉夹馍、凉皮等小吃,对葫芦鸡、带把肘子等传统名菜认知度低,高端餐饮占比不足5%。

  西北地区,以长安大排档、魏家凉皮、古觉面片、汪茂元羊肉面、西安阳云、陕西秦吼、缘聚等为代表的陕菜相关品牌,从味型创新、品牌建设、供应链整合、文化传播、企业出海等强化“陕菜名片”,走向全国。

  另外地方菜系,中式正餐中云贵菜门店数已突破4.2万家,连锁化率持续上升,从2023年的11%左右提升至2025年超过17%。云贵菜已走出西南。

  当快餐赛道呈现出“分钟级”洗牌:平均每1分钟,有0.78家快餐店诞生;平均每1分钟,有1.09家快餐店倒闭。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5日,快餐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21.80万家,近一年新开店40.79万家,近一年净增长“-16.65万家”。近一年新开店数据和近一年净增长数据两相对比之下,快餐行业近一年内闭店数量达到57.44万家。

  头部品牌依然执着于跑马圈地。中式快餐板块,门店数量TOP3品牌鱼你在一起、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米村拌饭分别在2024年新开门店691家、316家、767家。下沉市场成为餐饮品牌的必争之地。

  西式快餐在西南地区门店同比增速达10%,其中成都的西式快餐门店增长率高达18.3%,远超上海7个百分点。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品牌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占比持续提升。

  北快餐情况。西式快餐门店同比增速达14.3%,成为西北地区增速最快的餐饮品类之一,但中式快餐仍占主导地位。宁夏、甘肃、新疆等省份以“文旅+地方美食”的方式引领了消费复苏。相对来说,西北快餐小吃品牌连锁化程度相对较低,但许多品牌已经开始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服务、建设供应链、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等方式,树立起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每个周期都孕育着新物种的崛起与旧体系的更迭,这是消费市场亘古不变的铁律,能洞察趋势者破浪前行,困守沉舟者终将被淘汰。

  当前餐饮行业步入慢增长阶段,企业更应聚焦内功修炼,选择更佳“赛场”,通过优化供应链、打磨产品品质、提升服务体验等基础建设,为下一轮行业复苏积蓄能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