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周A股有望结束震荡再创新高
应用介绍
本周A股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其中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累计上涨1.52%和2.65%,创业板指累计上涨2.10%。上证大盘周一到周三小幅波动,震荡调整,周四放量反攻,大幅上涨,周五盘中再次刷新十年新高。全A平均股价累计上涨2.12%,市场热情仍然高涨。
宏观上,能源与科技融合领域,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 + 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机制破解数据孤岛等瓶颈,为新型能源体系注入 AI 动能,加速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商业化;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工信部推出《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5-2026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 16 条举措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与消费扩容双轮发力,通过技术突破与消费提振培育新增长点;金融领域, *** 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作为费率改革第三阶段核心举措,以赎回费全归基金财产等机制引导长期投资,推动行业转向以投资者回报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
策略前瞻:本周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三大指数整体呈上涨态势,但主要收益来自周四一天的放量上涨,其余四天都在区间窄幅震荡。主要原因为市场此前一段时间上涨迅猛,获利盘积累过多,需要交换浮筹,阶段性震荡调整。但是因为牛市整体的流动仍然充足,且基本面持续好转,因此整体趋势向上不变。从板块表现看,电子、房地产、农林牧渔和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其中电子大涨5.98%,而银行、综合金融、医药等方向领跌。
从基本面视角分析,当前市场利好因素显著占优。政策端,上海市优化住房限购及公积金贷款政策,旨在有效释放住房消费需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推动相关领域发展。企业盈利层面,随着2025 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完毕,A 股非金融企业盈利增速约达 1.5%,展现出经营效益的改善态势。行业基本面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固态电池技术亦取得关键性突破。反观利空因素,美国医保控费政策对医疗服务板块形成冲击,消费电子市场需求预期趋于保守,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中降息节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周市场呈现震荡上行走势,本质上是多空力量博弈的结果。国内政策环境持续保持积极基调,但海外经济金融领域的不确定性仍对国内市场形成传导压力,致使多空双方力量动态变化,市场在分歧中实现震荡上行。
经历了三天的震荡调整后,周四A股忽然迎来放量反攻,证明市场情绪仍然高涨,大量资金愿意看多做多。虽然此前一段时间大幅上涨积累的获利盘较多,有阶段性止盈的意愿。但经历三天的调整后,部分浮盈筹码已实现充分交换,且市场本身流动性仍然充裕,叠加企业盈利周期改善与内需扩张在即,牛市情绪仍然高涨,因此迅速修复此前缺口,放量反攻。我们也依然坚定看多,在震荡阶段布局,才能在后续的加速上涨阶段收获超额收益。展望下周,随着筹码交换完毕,赚钱效应加强,增量资金入场,有望迎来下一波加速行情,向上突破关键点位,再创十年新高。
具体配置上,随着科技板块的放量反攻,以及北方华创获得持续增持、寒武纪定增顺利落地等动态,形成业绩增长与资本认可的良性循环,稳固了牛市领涨地位,建议继续将其作为核心配置方向。同时考虑到市场风格轮动特征与国庆假期临近的时间节点,顺周期资源板块值得重点关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升温推动避险需求上升,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带来的美元走弱支撑,前期涨幅滞后的黄金等贵金属正迎来补涨机会。低位蓝筹方面,消费龙头将受益于消费贷款贴息与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承接假期消费场景复苏的红利;银行板块维持低估值高股息,在市场波动中能提供有效的防御缓冲。通过核心配置科技领涨赛道、适度增配顺周期资源与低位蓝筹的均衡组合,既能捕捉主线行情机会,又可对冲短期波动风险,更贴合当前市场运行特征与假期节点需求。
技术角度:上证指数站稳3850点关键点位,可以看多阶段性多空分水岭。均线系统呈现多头排列,上证指数成功站上5日均线。MACD 指标方面,绿柱持续收敛,DIF 线(白线)向上穿越 DEA 线(黄线)形成黄金交叉,释放出明确的短期趋势转强信号。相较之下,深证成指的技术形态表现更为强劲,展现出更强的上涨动能。
市场方向:近期政策频出,多个领域迎来新动态。城市规划方面,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等10个地区展开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既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涉及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将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能源与科技融合方面,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 + 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 “人工智能 + 能源” 发展,通过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机制,将破解能源数据孤岛、算力碎片化等瓶颈,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注入 AI 动能,加速虚拟电厂、智慧园区等新业态商业化。
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工信部推出《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旨在稳定行业增长。方案推出 16 条举措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与消费扩容双轮发力,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终端创新、服务器等重大项目布局突破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促销活动、适老化设计等提振消费,同时治理低价竞争乱象培育新增长点。
金融领域, *** 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作为费率改革第三阶段核心举措,通过赎回费全归基金财产、长期持有免销售服务费等机制,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以投资者回报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
(1)成长科技:AI 算力、半导体、机器人等高弹性赛道值得关注,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北方华创跻身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芯国际通过收购中芯北方剩余股权深化产业链整合;寒武纪 定增资金投向大模型芯片平台。机器人领域技术突破不断落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如关节驱动、传感器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从传统汽车行业向新能源、3C 领域拓展。政策层面,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工信部 “人工智能 + 制造” 专项政策落地,同时 SEMI-e 深圳国际半导体展吸引超 5000 家展商参展,政策驱动下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步伐加快。市场情绪方面,科技主线认可度持续提升,机构研报普遍将其列为四季度核心配置方向,技术突破与业绩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资金博弈中,主力资金持续流入,北方华创、澜起科技等行业龙头获资金增持,寒武纪定增获批、中芯国际收购计划落地,产业资本与二级市场资金协同发力,推动板块估值修复。
(2)顺周期资源: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值得关注,在贵金属领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温,促使黄金的避险需求显著增加;加之美联储降息预期致使美元走弱,共同推动贵金属价格中枢上移。工业金属方面,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制造业需求回暖,部分金属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供需错配带来价格弹性。政策层面,宏观经济政策为顺周期预期提供有力托底。国内“稳增长” 政策持续发力,制造业 PMI 回升,进一步 *** 工业金属需求;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美元指数走弱,为资源品价格提供支撑。市场情绪上,顺周期板块估值修复预期逐渐升温。随着市场对通胀预期与经济复苏关注度的提升,板块属性从防御性向进攻性转变。资金博弈角度看,资源品板块前期涨幅落后于成长股,低估值的资源板块有吸引资金流入的潜力。
(3)低位蓝筹:金融板块和消费龙头值得关注,其估值安全边际与业绩稳定性十分突出。在金融板块中,银行板块的市净率处于低位,而上市券商的业绩则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消费龙头方面,随着国庆假期临近,消费场景逐步复苏,再加上“消费贷款贴息” 政策落地,需求端有望得到边际改善。政策层面,“以旧换新”“服务消费扩围” 等政策持续发挥作用,通过财政与金融手段的有机结合优化供给,进一步提振了消费龙头的业绩预期。从市场情绪来看,避险需求与补涨逻辑形成共振。由于低位蓝筹前期涨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消费龙头在超跌后存在修复空间。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银行板块低估值、高股息的特性,对防御性资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周内A股主要指数呈现分化格局,涨跌分布各半。从市场风格上看,代表中盘风格的中证500表现突出,显著优于代表大盘的上证50、沪深300及代表小微盘的国证2000;成长风格表现明显好于价值风格,科创50大幅上涨4.53%,创业板指上涨3.23%,均优于以价值风格为主的上证50、沪深300。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除医药生物板块微跌0.64%外,其余30个板块均实现上涨。涨幅靠前的聚集在通信、农林牧渔、电子等领域。核心原因是PCB、CPO、AI 芯片等细分领域经历上周回调后,本周四迎来强势反弹,带动板块整体走高。医药生物成为唯一下跌的板块,主要受“美国计划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的消息影响,板块出现短期回调。从整体特征来看,本周多数板块表现较前一周明显改善,22个板块实现由跌转涨,市场赚钱效应显著回升。
周内各大基金指数受资本市场反弹影响呈现分化走势。其中乐富指数、国证基金指数分别上涨2.02%、1.98%,主要受股市上行带动,偏股型基金表现亮眼;QDII 型基金上涨1.26%,受益于海外市场整体较好。债券型基金下跌0.09%,主要受股市反弹影响,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呈现回落态势;货币基金则维持小幅波动。
周内基金收益率中枢分化明显,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表现更佳,周收益率中枢分别达4.73%、4.14%,较前一周分别上行6.95pct与5.73pct,核心驱动力为权益市场反弹;受黄金价格创新高带动,商品型基金表现亦较为优异,周收益率中枢为2.10%;货币型基金周收益中枢为0.02%,与上周基本持平,收益稳定性较强;债券型基金成为唯一收益率为负的类型,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显著。从年收益率来看,绝大部分基金类型年收益率中枢均呈上行趋势,仅债券型基金仍处于下行通道,年内收益率中枢下降0.3pct。
本周主力资金实现净流入。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近一周29个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规模达2530.39亿元,表明市场震荡调整期间,资金抄底意愿积极。从前三甲来看,电子净流入695.40亿元,机械设备净流入284.92亿元,计算机净流入178.43亿元;净流出方面,银行净流出15.57亿元。
周内开放申购基金59只,涉及国泰、永赢、华夏、汇添富、易方达、长城、鹏华、博时等24家基金公司,合计135.15亿元。当周申购基金包括28只指数型基金、11只主动权益型基金、10只固收+型基金、8只债券型基金、1只货币型基金、1只QDII混合型基金。整体来看,申购数量和规模仍维持在相对低位。
从近5年以来分位值来看,经历本周反弹后,指数估值普遍上行。绝大部分指数估值处于绝对高位,国证2000、中证500处于100%历史分位,上证指数、科创50处于99%历史分位以上,深证成指、上证50、沪深300也处于80%历史分位以上,仅有创业板指估值分位数在56.86%,依然处于中性位置。总体来看,成长估值高于价值,小盘估值高于大盘,沪市估值高于深市,后续涨幅可能取决于行业景气度与基本面的同步改善。
从申万一级行业分位值来看,自上市以来,截至9月12日收盘,共有25个板块估值上修,估值分位数平均上行1.24pct。电子、传媒、计算机等板块上修幅度更大,主要是周内受甲骨文云基础设施营收大幅增长预期影响,AI产业链迎来强力反弹;社会服务、石油石化、医药生物等板块跌幅靠前。板块估值中位数为电力设备(44.41%),中位值有所上升。
从3年股债性价比来看,截至9月12日,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与十年期国债(1.80%)的比值为2.39,环比-0.20,而历史均值为2.53,处于近3年的低位,历史分位值位置处于43.54%(即性价比高于43.54%的时间),环比-14.43pct。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1000的股债性价比历史分位值分别处于61.26%(环比-10.44pct)、19.23%(环比-21.98pct)、49.86%(环比-19.51pct)和28.16%(环比-23.21pct)。较上期来看,股市整体性价比有所下降,相对于大票,中小票性价比变化幅度更大;现买入持有3年盈利概率为68.46%,小升0.34pct。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