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

工程技术期刊官网

工程技术期刊官网

  • 发布:
  • 人气: 42
  • 评论: 0

应用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的未来技术学院。旨在建立一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若干国际化前沿交叉学科科研和教学平台,培养符合时代发展与国家未来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院与上海交大理工生医管等传统优势学科紧密合作,以人工智能赋能、大跨度交叉为特色,与国内外科技领军企业共同建设未来电池、未来光伏、极限智造、智能网联汽车、脑健康、生命健康、运动健康、人体数字孪生等交叉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四链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之源、人才之基、转化之桥。

  视觉智能与健康中心(筹)聚焦视觉智能与健康领域“从0到1”核心科学问题及眼科学、心理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多维研究,致力于构建“人眼视觉”与“机器视觉”交融的创新平台,推动从基础到应用的科学突破,提升眼健康水平和人工视觉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眼科AI诊疗、眼科机器人、眼免疫性疾病靶向诊疗及眼组织再生研究。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5项,领衔全国多中心IST/IIT研究10余项,授权专利18项,实现成果转化5项。兼任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眼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罕见病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委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9个科技奖项,入选亚太最具影响力眼科医生100强,并荣获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号处理,发表期刊论文超过300余篇,h-index为55,论文谷歌引用1.3万余次,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央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哔哩哔哩等多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所培养的2名博士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任Elsevier期刊Displays主编、《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IEEE CAS VSPC/ MSA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副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入选者;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教授、荣誉副教授;英国MRC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评委;曾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基金会、欧盟EMBO基金会、英国牛顿Mobility学者基金等项目资助。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JAMA Psychiatry、Molecular Psychiatry、Science Advances、Biological Psychiatry等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担任Brain Behav Immun、Sci Data等期刊编委。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智慧医疗装备技术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黑龙江省杰青,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LCSR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担任科技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医疗机器人领域顶层设计论证组专家、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库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RIBIO”、“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及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机器人技术、足式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操作臂人机协作技术等。开展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经耳道的内耳手术机器人、脊椎手术机器人等医工交叉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04专项”、科技部支撑项目、国防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项。发表学术文章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澳门大学科技学院助理教授,计算机视觉基金会(CVF)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表征学习和多媒体生成,在CVPR、ICCV、TPAMI、IJCV、ACM MM等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54篇,其中包含23篇中国计算机协会CCF-A类论文、23篇IEEE/ACM汇刊、9篇ESI高被引论文,谷歌学术引用11,000余次,获得2021年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杰出年轻作者奖(每年一位),之江实验室国际青年人才基金,连续两届CVPR智慧城市挑战赛冠军,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1-2024)。担任TPAMI、IJCV、TIP、TMM、TCSVT等国际顶级人工智能期刊审稿人,CVPR、ICCV、ECCV、NeurIPS等国际顶级人工智能会议审稿人,IJCAI、AAAI等机器学习会议高级程序委员(SPC),ACM MM国际顶级多媒体会议领域主席(Area Chair)。

  王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生物医学工程硕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博士后。专业领域为神经调控与神经康复。现任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专委会委员,《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Brain Network and Modulation》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澳大利亚科研理事会综合脑功能卓越中心青年学者科研基金、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研激励基金、U21健康科学组青年科学家基金,nanostring青年科学家科研启动奖等,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Cell Report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iScience等期刊发表系列论文。

  1)具有深入的临床医学、临床研究/病种库与生物样本库建设、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生物工程、机器人学等方面的研究经验和背景,第一/通讯作者代表性工作三篇以上;

  1)具有较为深入的眼科学、临床研究/病种库与生物样本库建设、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生物工程、机器人学等方面的研究经验和背景,第一/通讯作者代表性工作一篇以上;

  1)获得眼科学、临床研究/病种库与生物样本库建设、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生物工程、机器人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3)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经验和背景,第一作者代表性工作一篇以上;有责任心,有目标,善于沟通,有团队合作精神,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承担和开展课题研究;

  4)相关待遇:基础年薪不低于30万元(具体面议,根据工作表现和研究情况额外发放绩效奖励);支持申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博新计划等等。

  请提供相关材料电子版(包括:个人简历、Cover letter、科研成果证明材料等),主题请标注:“上海交大溥渊周慧芳课题组+应聘岗位+姓名”。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招聘启事在岗位招满前长期有效。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