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资讯大放送:前沿动态与创新实践
应用介绍
在全球积极迈向绿色低碳未来的进程中,双碳领域不断涌现新的进展与突破。无论是政策推动、技术创新,还是在各行业的实践应用,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近期双碳相关的热点资讯。
自我国提出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 目标至今已过去五年,在这期间,双碳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目前,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为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全面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国家层面率先出台了做好 “双碳” 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关键的顶层设计文件。
随后,部门层面迅速跟进,制定了 12 个分领域分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同时在科技、财政、金融、标准、消费等方面配套出台了 30 余项支撑保障方案。各省级行政区也积极响应,31 个省 (区、市) 均出台了本地区的碳达峰实施方案 ,从国家到地方,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已然成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筑牢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在产业领域,各地围绕双碳目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以长沙县为例,作为省级碳达峰试点代表,长沙县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早在 2013 年,长沙县极具前瞻性地率先启动全国首个 “零碳县” 创建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逐步构建起 “1+1+N+4” 的碳达峰政策体系,该体系犹如精准的蓝图,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协同降碳提供了明确指引。
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设完成电动汽车充电场站 208 个、充电枪 4416 把 。此外,长沙县还在绿色投融资模式上大胆探索,2023 年成功发放全省首笔排污权,截至 2025 年 6 月,全县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近 372 亿元 ,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中国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成功突破 21.59 亿千瓦,在全球范围内一骑绝尘,稳居首位 。在这一过程中,各类可再生能源项目遍地开花。例如,一些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一座座风力发电机在风中徐徐转动,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还有的地区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高效地捕捉着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也在持续稳步发展,共同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变。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各行业纷纷探索低碳技术,力求在双碳赛道上抢占先机。近期,一场以 “重油绿色发展 共塑低碳未来” 为主题的重油加工暨低碳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山东博兴盛大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众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 200 余位优秀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
他们围绕 “重油绿色加工与低碳发展” 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重质油高效转化、低碳绿色加工工艺、资源循环利用等前沿技术进行分享 。例如,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徐春明教授就重质油加工技术与应用发表主题报告,为该领域发展带来顶尖学术引领;还有专家展示了 “重油加工过程分子水平建模与数字化桌面炼厂系统”,通过分子级数字化桌面炼厂赋能全厂烃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助力炼厂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这些创新技术的涌现,为重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大型活动也积极响应双碳号召,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2025 年第 12 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精彩举行,成都市专门成立绿色低碳办赛工作专班,并创新发布《2025 年第 12 届世界运动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 。
赛事全方位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能源交通方面,各场馆大力加强绿电能源利用,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服务保障工作中新能源公交车辆使用率不低于 90%,新能源大巴、氢燃料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穿梭其中,为世运村与重要区域之间提供便捷摆渡服务 。在资源回收利用上,本届世运会的奖牌 “竹光” 别具一格,它是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报废汽车回收金属再造而成,生动诠释了绿色环保理念 。此外,秉持 “简约” 办赛理念,场馆建设坚持 “一馆一策”,精打细算,遵循 “能借不租、能租不买” 原则,绿色建材、可循环材料广泛应用 。同时,赛事依托支付宝蚂蚁森林平台,推出 “低碳世运・共植未来” 为核心主题的世运会公益林,吸引全民参与绿色能量积累与生态修复行动,将绿色低碳理念广泛传播。
双碳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政策到产业,从能源到科技,再到大型活动的示范引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共同推动着我们向绿色低碳的未来大步迈进。未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在双碳之路上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