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白皮书

九三在即日本语出惊人:若开战潜艇就能让中国航母出不去军港

九三在即日本语出惊人:若开战潜艇就能让中国航母出不去军港

  • 发布:
  • 人气: 1
  • 评论: 0

应用介绍

  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即将来临,北京的彩排正热火朝天。展示了一批令人震撼的新型装备,包括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战车等,这些先进武器的表现堪称世界一流水准,令人惊叹不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方面的焦虑,媒体开始放出言论,声称如果发生中日冲突,日本自卫队的潜艇能够封锁中国航母,阻止它们从港口出发。这番话听上去令人惊讶,但仔细一想,不难发现这是日本方面的虚张声势。毕竟,中国海军近年来发展迅猛,航母编队已开始在太平洋的远海区域活动,日本那些陈旧的装备还能撑多久呢?

  2025年8月,日本的右翼媒体《周刊Post》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海军的专题报道,特邀专家井上和彦在文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鲸级潜艇在常规潜艇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配备柴油机,具有出色的静音效果,令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难以应对。井上进一步表示,一旦战争爆发,这些潜艇将潜伏在中国沿海军港附近,利用鱼雷网封锁出口,使得中国的航母打击群无法动弹。此外,他还提到日本的最上级护卫舰,声称其科技水平远超中国的水面舰艇,而中国的航母缺乏实战经验,容易在冲突中露出破绽。此报道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激烈的网络讨论。有人认为日本在自我安慰,也有人觉得这是典型的“自我鼓劲”现象,无论现实如何,首先要给自己打气。

  事实上,日本的这种言论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14年,日本专家田母神俊雄就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如果中日开战,尽管中国可以通过几波进攻摧毁日本,但日本的媒体总是喜欢强调自家优势。2025年这篇报道的时机非常巧妙,恰逢中国阅兵前夕。这使得日本媒体的言论更加引人注目。日本自卫队目前拥有25艘潜艇,其中最新的大鲸级潜艇排水量近3000吨,能够携带重型鱼雷和反舰导弹,的确在反潜作战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也相当强大。中国海军有着多层次的反潜体系,包括空中巡逻机、水面舰艇声纳网、水下监听站以及卫星情报,层层叠加,形成强大的防护网。井上的言论明显忽略了这些关键因素,单纯夸大日本潜艇的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整体军力布局。2025年7月,日本防卫白皮书草案公开,明确指出中国在核导弹、海上以及航空能力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台湾周边的军事演习显示出明显的实战意图,而中俄的军事合作也成为日本最大的安全隐患。白皮书中提到,中国的航母训练水平已经接近美国,几乎没有差距。日本一直将美国海军视为标杆,而如今却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一方面的迅速追赶,这无疑意味着日本在某些方面的技术落后。日本的《富士新闻》也曾报道,防卫省的人员认为,中国航母在太平洋的活动频率日益增加,辽宁舰和山东舰曾首次同时出动,进行了超过千次的舰载机起降演练,而这些舰艇的活动范围已逼近日本南部岛屿。日本自卫队虽然全程监控,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日本的潜艇战略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由于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无法拥有进攻性武器,潜艇被定义为防御性武器,因此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今,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苍龙级和大鲸级潜艇,这些潜艇采用锂电池,续航能力强,噪音低,在东海和南海的行动中颇具优势。然而,问题在于日本的潜艇数量相对较少,虽然25艘听起来不少,但在广阔的海域中,这个数量实际上并不充足。相比之下,中国海军拥有超过70艘潜艇,包括核潜艇,攻击范围更广。井上的说法忽略了中国海军的多重防护体系,且潜艇在接近中国军港时的风险非常高,可能在尚未发射鱼雷之前就被发现并摧毁。

  日本媒体的这些言论,实际上反映了其对当前区域安全格局的深度焦虑。2025年,中国海军将有双航母编队在太平洋汇合,总排水量超过40万吨,导弹发射管超过千个,甚至超过法国海军的总吨位。这支舰队将配备6艘055型驱逐舰、9艘052D型驱逐舰、7艘054A型护卫舰以及补给舰,火力强大到足以碾压除美国以外的任何海军。而日本自卫队虽然拥有相对强大的舰艇总吨位,但由于主要部署在本土防御上,远海投送能力较弱。此外,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岛链突破使得日本的“第一岛链”封锁线越来越不堪一击。美国媒体甚至认为,中国航母突破第二岛链,意味着印太地区的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转折,而日本只能依赖美国的支援。

  不仅如此,日本政界也在添乱。2025年8月,自民党参议员青山繁晴曾公开宣称,日本具备制造现代核武器的能力,暗示不要小看日本。虽然这番话看似硬气,但实际上暴露了日本常规军力的短板。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核武器主要作为威慑工具,极少用于实际冲突。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就是如此运作。小国往往会拿核武器做文章,比如伊朗和以色列的局势。由于常规军力无法与中国匹敌,日本只能通过“核武器牌”来保全面子。防卫白皮书中对中俄合作的高度忧虑,更加凸显了日本的紧张情绪。2025年,中俄将在日本海举行“联合海-2025”演习,持续三天,日本只能全程监视,完全无法干预。

  从整体来看,中国海军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2025年6月,辽宁舰和山东舰成功在太平洋进行联合远海部署,舰载机起降次数达到1120次,活动范围接近关岛。日本防卫省确认,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双航母远海部署,其火力已达到英国海军的水平。此外,中国正在建设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排水量更大,采用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与之相比,日本的“出云”号直升机航母,经过改装后虽能搭载F-35战斗机,但数量较少,且实战经验不足。中国的航母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其训练强度不断加大,已基本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而日本媒体虽然承认中国的航母实力,但依然低估中国的军力,显然带有“酸葡萄心态”。

九三在即日本语出惊人:若开战潜艇就能让中国航母出不去军港

  日本的潜艇优势并非不可撼动。2025年2月,中国曝光了一款新型潜艇,其静音和速度都有了显著提升,西方对其用途尚无法准确判断。尽管日本的潜艇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但由于维护成本高,它们大多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退役,作为训练艇使用,以保持舰队的规模。然而,这种做法给其工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潜艇数量远超日本,且种类齐全,包括巨型无人潜艇,这些潜艇能够有效打击美军在海底的监听网。根据亚太时报的报道,中国的XLUUV无人潜艇将在2025年9月3日的阅兵中首次亮相,这标志着中国在海下主导权争夺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总的来说,日本潜艇的战略优势在数量上受限,而中国海军则凭借数量、技术和多层防护形成强大的海上威慑力。在未来的中日关系中,军事对抗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合作才是双方的正确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