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创新动能 兴科技强市——决胜“十四五”呼和浩特市实现科技创新“破局”
应用介绍
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脱颖而出,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58位,连续3年入围“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中列;
建有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占全区5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0余家,占全区30%,数量居全区首位;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7.41亿元,同比增长81.89%;专利授权量7831件,占全区30.32%,均居全区首位;
纵观全区科技创新版图,创新星火在敕勒川大地上燎原成势,呼和浩特市在追新逐高之路上崭露头角,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十四五”以来,呼和浩特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五大任务”,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科技支撑“六大产业集群”作用日渐凸显,赋能“四大产业带”集聚化高质量发展,勾勒出“科技强市”的宏伟蓝图,在经济高质发展赛道上只争朝夕,全速奔跑。
全球首台特高压混合换相换流器研制成功,首次实现无储能离网制氢,首创高乳铁蛋白纯牛奶,首发牛支原体活疫苗,自主研发并落地生产全球更大蓝宝石晶体,建成全球首家核酸疫苗智能化工厂,开工建设亚洲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益生菌生产基地……
一个个“首个”“首台”“首次”彰显了呼和浩特市在创新前沿的重大突破,见证首府走向“科技强市”的铿锵脚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健全新型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021年,呼和浩特市围绕“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要求,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等方面独特优势,全力打造“六个区域中心”,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其中,将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列为首要任务。
2022年,自治区 *** 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首府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自治区层面高位部署、统筹推进“强首府”战略。2023年,自治区人民 *** 出台《关于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持呼和浩特市强实力、提品质、增后劲,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2024年,呼和浩特市委出台《关于建设科技强市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科技创新“九大行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能级。
首府如何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科技创新无疑是关键。呼和浩特市锚定“科技强市”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度融入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以攻坚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力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人才引育,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道路。
创新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增强创新发展活力,做好改革“大文章”、培育创新业态是决胜未来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高效能落实,全面推动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关于全面优化创新生态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一揽子优化创新环境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形成“1+4+N”科技政策体系,构筑起科技创新生态的“四梁八柱”,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为积极落实助企行动,市科技局通过“免申即享”模式,企业无需主动申报,由旗县区统一收集审核、市级部门复核公示后,奖励资金直接拨付,实现企业“零跑腿”、兑现“零延迟”,真真正正让“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2021年以来,已为1262个创新事项兑现近1.2亿元。
在2024年世界乳业峰会上,“金典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脱颖而出,荣膺“新产品开发创新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乳业的攀登实力。
这款全球首个常温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依托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承担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专项成果“首创全球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和无菌回填技术”,成功将常温纯牛奶的乳铁蛋白保留率提升至90%以上,一举打破垄断,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跨越。
“我们采取‘突围项目+国家平台+顶级团队+产业集群’模式,组建以孙宝国、印遇龙、任发政等院士牵头的约100人技术团队,统筹国内优势力量攻克核心技术难题,产出一批成果并产业化。”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王彩云表示,中心围绕乳深加工、中国特色奶酪、牛奶主食化技术装备等6个方向实施50个项目。在突破乳铁蛋白分离制备等方面,20项新技术新工艺全部产业化应用。
享有“中国乳都”美誉的呼和浩特,乳业是当家立市之本,拥有“一谷一园”两大千亿级园区,奶制品占到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乳业不断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2024年乳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产业链营收突破2800亿元,向打造“世界乳都”全力进发。
同样满怀壮志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原料、蒸汽、电力、算力等资源优势,建成全球更大的口蹄疫疫苗基地、阿维素菌和黄原胶生产基地,金霉素、辅酶 Q10 产量全球之一,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获得国家批准临床试验,加速抢占百亿非洲猪瘟市场。金宇、齐鲁、阜丰、金达威、必威安泰、金河佑本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型企业成长迅速,建成三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动保产品涵盖猪、牛、羊、禽等大类共110多种疫苗和40多种诊断试剂,不仅覆盖全国市场,还远销周边国家。一组数据,就能直观展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含金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值从2020年131.1亿元增长至2024年202.5亿元,2025年1-6月份实现产值110.1亿元,产值增速9.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7%。
“十四五”以来,市科技局围绕“六大产业集群”部署创新链,精准布局重大科技专项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32个。2024年,在全区率先制定科技“突围”工作方案,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形成“研发一批技术、攻坚一批难题、转化一批成果”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型储能、特色乳业等领域取得“奶牛育种一号芯片”、绿电消纳新技术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如今,科技创新的赋能效应正延伸至多个领域。呼和浩特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突破明显,碳化硅、金刚石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实现产业化,硅晶圆切片、抛光及气体制备、光掩膜等核心技术持续创新,有力支撑世界领先光伏与半导体单晶硅生产基地建设。加速抢占合成生物赛道,开工建设国内首条生物法丁二胺绿色示范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磷酸铁锂材料、钠离子硬碳负极材料、超薄电池隔膜等储能系统新产品,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围绕前沿领域,因地制宜谋划布局标志性项目,承接国家及自治区重点项目,加速“突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重点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空天计量、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祖国北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走进和林格尔新区,“国之重器”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建设正酣,这座肩负着丈量空天新高度使命的 “中国尺”正加速崛起。
“目前,首批光栅制造生产设备已开始进场,年内可实现2条生产线全面研发生产。”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刘红忠表示,目前项目汇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国字号”团队,采用“产业公司+研究院”模式,突围国产高性能光栅与超精密跨尺度计量技术体系,让实验室“光栅”变成草原上的“产业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构建“一区一园四谷多平台”科技创新布局,汇聚各方创新资源,带动区域科技合作,拓宽创新渠道,不断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夯基筑垒,呈现“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支撑起创新体系关键战略节点,合作共建京津翼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创新中心为颠覆性技术落地提供平台支撑,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智”催化产业转型升级,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加快创建,金山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较上年提升9位,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454.1亿元……各类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202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新增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6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家,院士工作站11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1家。他们汇聚成强大创新合力,组成推动发展向前强劲引擎,托举着城市发展。
通过链接京津冀、长三角等优质资源,联动大院大所与龙头企业,呼和浩特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探索建立“研究院+公司+基金”成果转化模式,形成“引进一家企业、同步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培养一个创新团队”的“三个一”模式,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发展,北疆区域创新重要“策源地”逐渐成型。
黄维、饶子和、任发政、南志标、孙宝国等院士及一批批顶尖人才汇聚草原,人才链与产业链相辅相成,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初步显现。近年来,呼和浩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31个,高层次人才724人。
此外,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作用,吸纳汇聚5929家区内外创新主体,新增技术转移服务机构36家、技术经纪人2000多名,吸收转化成果7595项。今年1—5月,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突破63.8亿元,增速达101.3%。
在“科技强市”战略牵引下,一大批科技型企业成长为行业翘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创新引力释放出强大营商磁力。今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招商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98项,占比39%。新引进华为北方基地、中电信量子、华夏芯、中启芯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新注册科技型企业830家,同比增长13.85%。
当前的呼和浩特,科技要素在开放融通中自由流动,创新活力在协同联动中充分涌流,各类创新主体以“众人拾柴”的合力,在关键领域持续探索前沿、突破壁垒,点燃高质量发展的熊熊火炬,为区域发展乃至科技强国贡献坚实力量。
“十四五”收官战鼓已然擂响,呼和浩特市以“科技强市”书写浓墨重彩的决胜篇章。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集群的能级跃升,从创新平台的雨后春笋到人才雁阵的蔚然成型,每一项成果都是对“永逐排头”誓言的生动践行,每一步跨越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点,这座草原上的创新之城从未止步。面向新征程,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锚定“科技强市”目标,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中勇闯“无人区”,在产业融合创新中锻造“新优势”,在创新生态优化中厚植“沃土”,让科技创新的星火持续燎原,让“首善之地”的引领作用愈发凸显,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