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院

选校利好!5所高职院校凭借硬核实力首次跻身“双高计划”

选校利好!5所高职院校凭借硬核实力首次跻身“双高计划”

  • 发布:
  • 人气: 6
  • 评论: 0

应用介绍

  近期,第二轮“双高计划”部分入选名单已在多省市、院校陆续公布,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的通知》,第二轮“双高计划”将集中建设220所院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有不少首次入选的高职院校,这些“新面孔”究竟凭借哪些亮眼优势,成功跻身“双高计划”的,别着急,和优志愿一起来看看吧。

  “双高计划”全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相当于高职教育领域里的“双一流”,入选“双高计划”的院校,都是在师资、教学、实训等多方面经过严格筛选、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结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2023年)》建设绩效评价标准,高职院校若想入选“双高计划”,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办学条件: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人才培养: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拥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标志性成果:需满足9项中至少5项,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立项、国家级教改试点、世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

  专业定位: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第二轮“双高计划”更强调对接国家战略、重点产业及区域需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新入选的高职院校正好契合此目标,接下里,来看看院校的具体情况。

  专业群对接军地教学:学院作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之一,拥有4个定向培养军士专业,其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与火箭军部队联合教学;现代通信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陆军、火箭军部队联合教学,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军士人才。

  产教融合深入:学院与华正检测共建食品药品分析检测中心并获批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职教集团及产业学院,还与 *** 合作建成山东省首个非遗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实训资源、多元学习平台与特色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选校利好!5所高职院校凭借硬核实力首次跻身“双高计划”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院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获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服务能力强:学院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牵头成立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学院与基地;还深化军校合作成立火箭军定向培养军士院校教育联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多元领域发展。

  专业群定位明确:学院招生专业丰富,主要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和物联网产业,其中微电子技术专业排名全国之一,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分别排名全国第二、第五,是国内同类专业的标杆。

  产教融合深入:学校组建中国职业教育微电子产教联盟、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等,有力支撑学生提升专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在国际、国家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在比赛过程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集成电路测试与应用技能、物联网系统开发与运维技能、智能制造操作与调试技能,这些技能都高度匹配相关岗位需求。

  社会影响力大: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获“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4年,学校申报的《基于校企协调集成电路产教融合高质量引领办学能力高水平》案例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优秀案例一等奖,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专业设置精准:学校专业紧密围绕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业,覆盖从火车头到铁轨,从信号控制到动车组维修等全产业链。其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直接对接中国中车技术标准,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聚焦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开发,为轨道交通业和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深入:学校围绕产业需求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体系,与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及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建汽车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辊压成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共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此外,还牵头组建了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教育集团,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地铁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为未来就业夯实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与沈阳局集团公司深度校企合作,实现了从“2+1”合作培养z转变为“1+2”育训融合的模式,让学生更早深入企企,有更多时间学习技能,精准匹配企业岗位需求;同时,开展现代学徒制,如和大连机床、冰山集团、大连地铁等,学生跟着师傅边学边干,毕业就是企业的技术骨干。

  就业质量高:学校与众多铁路、地铁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90%以上毕业生进入各地铁路局、地铁公司和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从事车辆调试工程师、轨道交通数据分析,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这些岗位稳定性高,技术壁垒强。

  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曾获得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特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等众多奖项,这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成果和实力。

  专业群打造“财经+数字”优势:学校的会计电算化、现代物流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专业群,精准对接财税、电商、物流等现代商贸核心产业链;同时紧扣数字经济趋势,推动传统财经专业向“数字+”转型,如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融入智能财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服务商贸领域智能风控与数据决策,最终形成“财经底色+数字技能”的特色专业群优势,规避传统商贸专业同质化竞争。

  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全面建成的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以及入选的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能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的教学资源,帮助他们高效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综合素养。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高比例“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建有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及多支国家级优秀教师团队,能为学生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的教学指导,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产教融合深入:学院多领域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带来切实优势:在财经领域,联合广发财务集团、郑州悦沐生物科技,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学生适配岗位需求;在物流领域,携手安得智联、海尔智家,学生和企业骨干交流技术模型,积累实战经验;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小米通讯、中犇科技等共建项目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质量高:一方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屡获佳绩,既能在实战中提升专业技能,又能后续就业求职增添优势。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劲,大多数毕业生入职太平人寿、双汇集团、京东、万豪集团等知名企业及单位,就业落实去向率持续居于高位。

  专业群优势突出:学院有9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3+3+3”专业群链。其中,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群领跑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群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工商企业管理、应用英语等专业群构建复合型成长体系。这些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产教融合深入:学院联合东华大学等近三百家企事业单位,打造全国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华为共建产业学院,推动“专业群+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产业资源对接与实践机会,助力提升就业与职业发展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出色:学院为全体学生构建“课赛融合、赛训结合”的双创实训教学体系,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并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创新大赛,帮助他们提升双创能力与实战水平。

  社会服务能力强: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培训,累计完成社会培训约19.38万人次,助力广东纺织业转型升级。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院校的信息,建议登录优志愿APP,使用【找大学】功能,解锁大学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录取情况等重要资讯。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