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农业“微”力!微生物种业及产业发展论坛即将举办
应用介绍
农业微生物是我国现代种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未来食品等产业的发展。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制造正以前沿科技的姿态为农业农村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9月12日,以“合成生物赋能微生物种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微生物种业及产业发展论坛即将举办,云集农业微生物种业界专家企业家,为加强农业微生物产品科技创新添薪蓄力。
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食品、微生物环境保护剂等都是农业微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挖掘和改造微生物资源,创制农业微生物新食品与新产品,将有力保障食物安全并大幅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据了解,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重点可以开发三大类产品:真菌源蛋白产品、微生物合成型替代蛋白产品以及动植物安全生产微生物制品。预计未来15年内,全球微生物合成的替代蛋白产品将约占全球食用蛋白市场份额的22%,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美元左右。
同时,农业微生物可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粮食需求、生态环境污染等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可以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再利用;其二,微生物农业是具有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缓解粮食紧缺的矛盾;其三,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探索微生物技术的持续完善和发展,农业微生物不断催生新产业的诞生,成为实现农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中坚力量。
我国是微生物资源大国,但却并非微生物资源利用强国。与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相比,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实际上,农业微生物产业化的核心是技术,其学科基础是“微生物学”,技术基础是“生物工程”。其中发酵工程与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是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技术,重组DNA 技术和酶固定化技术是生物工程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技术。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和质谱等高科技技术的介入,为微生物组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探索农业微生物功能基因、筛选高转化效率菌种提供了保障,将推动农业微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微生物发展趋势劲头十足,企业众多,目前主要力量集中于微生物肥药领域,但行业整体发展不够完善,绝大多数缺乏核心微生物菌株、功能活性分子机制不清、应用技术落后、高性能产品匮乏等,从而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因此,提升核心微生物技术,开发农业微生物产品,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9月12日,以“合成生物赋能微生物种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微生物种业及产业发展论坛即将举办,云集农业微生物种业界专家企业家,为加强农业微生物产品科技创新添薪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