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院

二师铁门关市:技能学扎实 工作更踏实

二师铁门关市:技能学扎实 工作更踏实

  • 发布:
  • 人气: 12
  • 评论: 0

应用介绍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兵团有关政策办法,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岗前实习帮助学生尽快成长、职业技能培训为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多管齐下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有效助力职工群众实现“想就业”“能就业”“有渠道”“就好业”。

  “从前期策划,到后期的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等,都可以在学校学到。现在我的直播间的人越来越多,直播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产业学院学生迪丽拜尔·亚力买买提说,毕业后自己打算留校任教,这样既让自己的知识有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也可以更好帮助其他同学。

  今年5月,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与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座谈交流会。会上,双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学化工等行业企业发展及用工需求进行洽谈交流,并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

  近年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把握职业教育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办学方向,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通过“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学院已与超过10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通过前期在客运站跟岗学习,我掌握了安全员、乘务员应当注意的事项,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是前段时间,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在铁门关客运站开展岗前培训,通过培训,学生们边学习边“工作”,提前体验真实的工作氛围,不仅巩固了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扩展了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技能。

  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集中高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积极对接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按照“一年成人、两年成形、三年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专业化、市场化、模块化元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定期与企业、专家座谈交流,根据岗位需求变化,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成。

  安天翔是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分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班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他即将离开校园进行校外实习。“学校给我们积极对接实习岗位,让我能在毕业后更快地熟悉工作,进入工作状态”交通运输分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班学生安天翔说。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分院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副教授梁涛介绍,通过岗前培训和校外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校内学习的实践内容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适应市场需要。学院将进一步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能够真正靠着一技之长成就精彩人生。

  “考证不要钱、拿证有补贴,有一技傍身,赚钱不愁。”前不久,刚刚通过起重机械装卸操作工考试得二十九团三连职工罗承斌说,这得亏了铁门关市领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教得好。

  铁门关市领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一家主要为团场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培训内容包括农作物植保员、西点 *** 、手工编织、电焊工、家电维修等十余项工种培训,覆盖之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年承接二师各工种培训班次100多个,培训人次近6000人。

  “从免费报名培训到现场考核拿证,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学员杨雪斌说,今年他所在的连队已经有近50人报名参加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七八个人通过了装载机操作考核,大家又多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铁门关市领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李怡敏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在培训工种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上下足功夫,加大投入,多走基层,多做调研,对市场上急缺的工种、急需的人才,进行精准培训,让更多职工群众学到技能、用上技能、依靠技能。

  据了解,自铁门关市领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以来,该校在“中国职业培训在线余人,累计开设班次超过200个、培训学员超过15000人次。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