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科技50强”背后的山东创新力量
应用介绍
8月21日,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揭晓,山东以万华化学、歌尔股份、创新奇智、珞石机器人四家企业的集体亮相,展示出齐鲁大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围之势。
这份榜单成为企业创新实力的认证,同时也折射出山东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在入选的四家企业中,歌尔股份“硬核创新”的成长轨迹尤为引人瞩目,极具示范意义。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全球消费电子巨头,歌尔股份主动担当起产业引领者的角色,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在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实现技术突破,助力山东加快科技强省建设。
这家从潍坊起步的声学传感器企业,凭借对“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赛道的精准卡位,成长为全球中高端VR头显出货量之一的隐形冠军。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弧形结构扬声器、独创DPS扬声器技术、全球首款可调色温的AR-HUD PGU模组,以及在汽车电子领域首创的UWB车载空间遥控器产品,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同时,更让“山东智造”成为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从“跟跑”到“领跑”,歌尔股份的创新密码,藏在研发端的持续发力。仅2024年,歌尔股份全年研发投入达到45.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3%。
得益于此,歌尔股份累计申请专利3.4万余项,深度参与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建设,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拥有14个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参与制订多个国家和行业标准,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字号”重大专项,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其所在的潍坊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已集聚160家上下游企业,年营收突破1300亿元。
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歌尔股份持续加大在AI+XR、Video、Audio、汽车电子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如今,歌尔股份在全球中高端VR头显产品的出货量上排名之一,凭借在精密制造、智能穿戴领域、声学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成为科技巨头们将其创新产品带到消费者手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并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的化工企业,万华化学助力我国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珞石机器人凭借工业和协作双品类机器人量产能力,打破进口品牌技术垄断;创新奇智则深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钢铁冶金、面板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其全球首创铁钢界面智慧管控系统,填补了国内外钢铁行业高温铁水运输无人化及智能管理的空白。
这些科创企业虽赛道各异,却共同印证了山东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建设的实践路径——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
近年来,山东以“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支撑,拿出“实招”培育创新沃土。在山东,省级财政科技资金连续7年保持高强度投入水平。2025年省级科技经费达145.2亿元,是2018年的4.5倍;“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712.8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2倍。
“高强度、持续性”的财政支持,支撑了科创企业的重大技术攻关,也让51家企业入选2024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116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5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雁阵效应”。
山东科技大市场的投用,破解“实验室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自2024年5月运行以来,该平台累计挂牌科技成果3357宗,成交金额11亿元。更关键的是,通过“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与省内外100多所高校院所、497个科研平台合作,推动智能制造、医疗装备、航空科技等校企合作成果落地转化。
今年4月,山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会上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科技创新政务生态、人才生态等8个方面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意见》提出到2030年,山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提升至3.2%,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形成“企业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顺心、投资放心、服务暖心”的创新氛围,“创新无忧”成为科技强省建设的鲜明标识。
而这一目标的底气,来自山东“工业门类齐全”的独特优势——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既有传统制造业的“压舱石”,又有新兴产业的“增长极”,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示范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
得益于创新生态的“托举”,不久前,歌尔股份首届创新大会在歌尔股份潍坊总部和歌尔股份青岛全球研发总部同步举行,展出其在AI+XR领域,以及Video、Audio、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科技创新及持续改善成果。
会上,轻量8K超高清PCVR、36克超轻AR等创新产品引发关注,而超轻薄私密声学方案、多MIC+VPU传感器拾音方案等创新,直接回应了“AI眼镜在复杂场景下的隐私保护与语音识别”这一市场痛点。
不止如此,无论是VR还是AI眼镜赛道,歌尔股份一直都是领跑者。未来,歌尔股份将继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垂直整合,助力山东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此外,从万华助力我国许多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到珞石机器人助力全球超过2000家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再到创新奇智的AI解决方案在钢铁冶金、面板半导体、3C高科技、汽车装备等行业的落地……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的科技创新成果频现背后,是一个经济大省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策源地”跃升的真实写照。
更值得期待的是,山东已明确将出台文化与科技融合、脑机接口、量子科技3个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无缝对接,营造好科技创新产业生态。
抢抓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当下的山东正以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科技力量”。